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隐喻理解加工机制的研究

周 榕 黄希庭

[提要]隐喻认知加工机制的探讨是近20年来国外心理语言研究的一个热点。该文归纳评价了三类很有影响力的隐喻加工机制的模型:纯匹配模型、先提取模型和先校正模型,及其相关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隐喻理解,纯匹配模型,先提取模型,先校正模型
分类号:B842.5

  隐喻认知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据Van Noppen和Hols统计[1],1985―1990年期间就出版了有关该论题的研究文献3500多种,对隐喻的功能、记忆、产生、表征、理解等的研究成果也很多,有各种理论模型。本文主要归纳评介三类很有影响力的隐喻理解加工模型:纯匹配模型、先提取模型和先校正模型,并介绍相关的研究结果。

1 纯匹配模型

  隐喻一般由两部分组成,被描述的对象称为本体,用来描述本体的概念叫喻体。如在“人脑是计算机”这一隐喻中,“人脑”是本体,“计算机”是喻体。纯匹配模型(pure matching models)认为隐喻的理解过程是把本体和喻体概念的相同特征作匹配。这类理论主要基于隐喻是两个事物相似性的内隐比较的语义学观点[2],例如Tversky的相似性对比模型认为隐喻的理解是对喻体和本体间的相似性作评估,而评估过程就是对最相似特征的搜索[3]。Malgady 和 Johnson的特征相加模型认为隐喻理解涉及本体和喻体间特征的相加求和,共有特征有着更大的权重[4,5]。Ortony的突显不平衡模型[6]认为隐喻理解与本义相似性确认一样,是找出共有特征,而隐喻的共有特征是不平衡的,喻体特征处于高突显地位,而本体特征处于低突显地位,喻体突显而本体不突显的匹配特征是隐喻理解的关键。
  这类模型的实验研究证据主要来自相关性研究。按特征相似性原理,纯匹配说假定相似性程度应是共有特征的数量函数,并应与隐喻好坏和可理解度成正相关。Johnson 和 Malgady[5]的研究要求311个大学生以5级评定对28个选自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的好坏和喻体与本体特征相似性作出评定,发现喻体和本体特征高相似的隐喻常被评定为较好的隐喻 (r=0.56, p<0.05),而被评定为有高相似性的隐喻也确实具有更多的共有特征,从而支持了纯匹配假说。Tourangeau 和 Rips[7]让40个被试用11点量表对随机配对而成的12个隐喻作适当性、好坏程度和可理解度的等级评定,考察其与隐喻赋予本体的特征的关系,结果发现隐喻适当性、好坏程度和可理解度三个维度呈高度正相关(r=0.90, p<0.01),共有特征多的隐喻比共有特征少的隐喻被判定为更好的隐喻,也为纯匹配说提供了证据。Marschark等[8]让334个被试对260个自编隐喻句的好坏性以及在隐喻语境里的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作7级评定,结果发现两者高度相关(r=0.88,p<0.01)。McCabe[9]研究在无语境情况下喻体和本体字对的相似性,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也有一些研究得出相悖的证据。Camac和Glucksberg [10]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四种字符对的反应时:正常本体和喻体字对,随机本体和喻体字对,正常联想字对(doctor-nurse),随机联想字对。按纯匹配说的相似性原理,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字对应有高度联想性,其反应时应与正常联想字对的反应时一样长,但应短于随机隐喻字对和随机联想字对的反应时。研究结果发现正常联想字对和随机联想字对都比正常隐喻字对和随机隐喻字对的反应时短[F(1,8)=47.77, p<0.001],正常本体和喻体字对的反应时与随机本体和喻体字对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正常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字间并没有高度联想性,且本体和喻体间并没有预存相似性,结果不支持纯匹配加工说。
  按纯匹配说的特征比较论,隐喻理解有两步加工:⑴先按字面意义理解隐喻,⑵字面意义讲不通时再按隐喻关系来解释。这意味着隐喻句的理解应慢于本义句的理解。Harris[11]用莎士比亚著作中的隐喻句和与之对应的本义句作材料,让被试对这两类句子进行改说(paraphrase),记录反应时和改说的准确性,结果发现无论在反应时上还是在改说的准确性上,两类句子都没有差异,从而对两步加工说提出了异议。Ortony等[12]考察了既可作隐喻解释又可作本义解释的短语的理解时间,发现作隐喻解释时的理解时间并不比作本义解释时的理解时间长,有的甚至更短些。对隐喻理解先有字面意义加工的假说,也有研究作过验证。Glucksberg等[13]让被试对&ldq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失语症听觉理解功能对复述的影响
    试析对中医之 气 的理解中的思维方式
    正确理解死亡病儿父母的心理变化
    合理解决陪护问题  提高护理质量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