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拉莫三嗪对围生期缺氧导致惊厥的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min 30 s,6%氧浓度4 min,6%~5%氧浓度3 min 40 s,5%氧浓度2 min,5%~4%氧浓度5 min,4%氧浓度1 min[4]);缺氧LTG组(n=26):同上方法制作急性缺氧模型,缺氧前0.5 h已腹腔注射LTG(20 mg·kg-1);常氧生理盐水组(n=26):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后放入常氧浓度的相同装置;常氧LTG组(n=26):腹腔注射等量LTG后放入同上的常氧浓度装置。

  1.2 方法

  1.2.1 药物惊厥易感性测定

  生后30 d,分别给予各组8只大鼠每隔5 min腹腔注射致痫药戊四氮(PTZ)(Sigma公司)10 mg·kg-1,直至出现第1次后冲性肌阵挛的发作,即肌阵挛导致头和肩向后抽动[5]。记录出现第1次后冲性肌阵挛或全身性阵挛发作所需的时间(即潜伏期)及注射的药物总剂量。

  1.2.2 组织切片制备及染色

  1.2.2.1 切片制备 (1) 石蜡切片:造模后1 h及生后30 d,分别予各组6只大鼠2%戊巴比妥过量麻醉,左心室插管灌注4%多聚甲醛固定取脑,然后继续用4%多聚甲醛后固定12 h后取海马部位的脑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在视交叉后1 mm处做冠状切片,用作尼氏染色。(2) 冰冻切片:生后30 d,分别予各组6只大鼠2%戊巴比妥过量麻醉,先后灌注0.4%硫化钠,2%多聚甲醛和1.5%戊二醛混合液固定取脑,再用4%多聚甲醛后固定24 h,最后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过夜,待鼠脑沉底后,在海马部位做冠状冰冻连续切片,切片厚30 μm,用作Timm染色。

  1.2.2.2 尼氏染色 取石蜡切片,脱蜡后入二甲苯溶液3 min,然后依次浸入100%、95%、70%的酒精各3 min,蒸馏水浸洗3 min,然后入1%的甲苯胺蓝染色6~10 min,最后蒸馏水冲洗,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1.2.2.3 Timm染色 将冰冻切片自然晾干,三蒸水冲洗,然后放入预先配制的混合液中(该混合液含有50%阿拉伯树胶120 ml、5.78%氢醌60 ml、51%柠檬酸10 ml、47%柠檬酸钠10 ml),染色前将17%硝酸银溶液1.4 ml放入上述混合液中,置于黑暗处孵育40~60 min,流水冲洗15 min终止染色。切片自然晾干后,梯度酒精脱水、透明、封片。半定量评分,评分标准按照苔藓纤维出芽分级表进行,观察CA3区和齿状回颗粒细胞上层苔藓纤维发芽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以±s表示,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成组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行为学观察

  生后10 d新生大鼠被放入7%氧浓度的密闭装置约2 min后均出现了机械性咀嚼、点头,然后进展为呼吸困难、嘶叫及狂奔,全部达到了Lado评分的3.5级以上的惊厥发作,放回常氧环境中约2 min左右完全停止惊厥发作。缺氧生理盐水组与缺氧LTG组惊厥发作的程度及潜伏期没有明显差异(P>0.05)。放入缺氧装置的所有大鼠均未死亡,常氧装置中的新生大鼠均未有惊厥发作,亦无死亡。

  2.2 药物惊厥阈值

  生后30 d的各组大鼠经PTZ诱发后均出现惊厥发作。PTZ诱发惊厥的用量为50~80 mg·kg-1,缺氧LTG组为(58.57±3.77) mg·kg-1,缺氧生理盐水组为(52.50±4.62) mg·kg-1,常氧LTG组为(68.75±6.40) mg·kg-1,常氧生理盐水组为(66.25±5.17) mg·kg-1,缺氧生理盐水组大鼠引出惊厥发作的药物剂量最小,除了常氧两组间无差异,其余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出现肌阵挛抽动的平均潜伏期在缺氧LTG组为(27.14±1.57)分,缺氧生理盐水组为(24.12±2.16)分,常氧LTG组为(32.12±2.99)分,常氧生理盐水组为(31.62±2.82)分,缺氧生理盐水组大鼠出现后冲性肌阵挛的平均潜伏期显著短于其他各组(P<0.05),除常氧两组间无差异外,其余各组均有差异(P<0.05)。缺氧LTG组惊厥发作时死亡1只,其PTZ剂量为70 mg·kg-1。

  2.3 尼氏染色结果

  各组大鼠在早期(造模后1 h)及晚期(生后30 d)两个时间点,CA1区、CA3区、齿状回颗粒细胞层、门区均可见大量排列紧密的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门区可见呈现蓝色的神经元,各区均未见明显的神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拉莫三嗪治疗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