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迎接新世纪老龄社会对老年医学的挑战

的目标,也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5,是世界老年型国家的1/26,这对抚养世界20%以上老年人的国家来说不能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1 加强衰老机理与延缓衰老的研究是新世纪老年医学的重大基础研究课题

  近年来,研究证明氧自由基可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加速衰老的进程。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大量的电离辐射充斥着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无处不在,成倍增长,它可直接辐射人体内的水分子产生大量羟自由基,使蛋白质氧化,DNA断裂,脂质氧化,导致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内源性和外源性自由基的产生,可以延缓衰老,如提高果蝇体内抗自由基SOD的活性,可使其寿命延长一倍以上。适度节制饮食,可使动物氧负荷降低,氧自由基减少,细胞凋亡得以适当抑制,与衰老相关的生理、生化、行为变化延缓,最终获得寿命延长。

  端粒学说是由美国抗衰老专家Harley于1990年提出的一个新的衰老学说。他认为位于染色体顶端的染色粒(端粒)的长度与衰老和寿命密切相关。端粒又称端区,其功能是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防止染色体末端被酶解或两条染色体的端区融合、丢失或重排。Harley经过多年的研究观察,证明端粒的长短与细胞分裂的次数有关。体细胞每传代一次,端粒就缩短50~200bp(碱基对),当端粒缩短到2000~4000bp时,正常人的双倍体细胞就不能再进行分裂,细胞开始衰老和死亡。Bryma研究发现,端粒的长度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端粒酶的活性越高,端粒就越长,染色体的稳定性、完整性越好,细胞分裂次数增多,寿命延长。因此,提高端粒酶的活性,保护端粒DNA不受损害是延缓衰老的重要措施。如避免接触各
种辐射线,有害化学物质(苯、芘、苄、乙烯亚胺、甲醛、亚硝酸盐等)、化学药品(氮芥、环磷酰胺、丝裂霉素C、放线菌素D等),适量补充维生素A、E、C及微量元素硒、锌等,可以延缓衰老。

  近年来,对“衰老基因”及“长寿基因”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对传统的“遗传程序控制学说”提出了新的挑战。最近研究认为:(1)衰老并非单一基因决定,而是由一连串基因激活和阻抑及其通过各自产物相互作用的结果;(2)控制衰老和长寿的遗传基因并不像原先设想的那样稳定和固定不变,它受着内外环境的影响制约,在某些条件下,如受到氧自由基,电离辐射,有害化学物质等的作用,可产生基因突变,加速衰老,缩短寿命。因此,注意维护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科学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努力改善生活环境,减少有害因素对人体DNA的损伤,即可延缓衰老,使寿命延长到应有的极限。

  2 加强老年多发病的防治研究是未来老年医学的主攻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一些社会文明病、老年病、慢性病显著上升,使我国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发展规律与发达国家走过的轨迹极为相似。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上升,这三类疾病已占1/2老年人全部死因的70%以上。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高龄化迅速发展,我国的疾病谱及死亡谱必将随之变迁,如老年性痴呆、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等将有大幅度的上升,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早作准备,加强对未来疾病谱发展变迁的预测、预报,并制定切实可行和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争取主动。

  3 老年痴呆症是未来脑科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

  老年痴呆症是一慢性精神致残及致死性疾病。美国等发达国家老年性痴呆在老年人死因中仅次于心脏病、肿瘤和中风,占居第四位,专家们预言,下一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将是老年痴呆症。

  该病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据我国调查,60~69岁为1%~2%;70~79岁为4%~8%,80岁以上为15%~20%。据此推测我国约有老年痴呆患者500万之多。如果每人每年平均耗费医疗护理费用按2 000~3 000元计算,每年需要付出上百亿费用。据美国公共健康机构报告,1991年美国用于老年痴呆患者费用为1 131亿美元,平均每例老年痴呆的直接费用每年为4.7万美元,若计入间接费用,每例年耗费为17.4万美元。美国政府认为,目前耗资最高的疾病是阿茨海默病。因此,老年痴呆症不仅是个健康问题,而且已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社会问题。美国在1990年率先制定“脑的10年”计划,投入巨资进行脑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日本于1995年推出“脑的20年”计划,集中人力、物力对老年的痴呆发病机理及其防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认识脑”、“保护脑

”和“创造脑”三方面大力推进脑科学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老年痴呆的研究尚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已受到政府及有关科研机构的关注。中国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面向新世纪临床医师培养的思考
    新世纪 新面貌 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改为
    浅谈新世纪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新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