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血压的昼夜变化

中风患者的急性期也存在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夜间血压跌幅的减小,并认为是预后较差的因素之一〔2〕。而对老年脑梗塞恢复期血压昼夜变化的研究报告较少,我们分析了45例老年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血压昼夜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45例老年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选择标准如下:①年龄≥65岁;②经CT或MRI证实的半球脑梗塞,除外脑干梗塞;③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相距发作时间为30~120天,平均68.2±22.4天;④有糖尿病、房颤、抑郁症、植物神经障碍及意识水平下降者除外。
  45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65~81岁,平均69.7±8.6岁。脑梗塞前有高血压史27例。梗塞后血压仍高,并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21例。根据CT或MRI证实为左侧半球梗塞的21例、右半球梗塞的20例、双侧半球梗塞4例。
  另选45例年龄、性别与患者组配对、血压情况与配对者基本相似的老年非脑梗塞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成员均经全面检查,除外糖尿病、房颤、抑郁症、植物神经障碍及意识水平下降等。
1.2 检查方法
  应用Spacelabs 90207型(美国)动态血压记录仪记录每例的24小时血压变化,每30min记录1次。应用Surix分析仪(美国)处理记录数据。白天记录时间为7∶00AM~11∶00PM,夜间记录时间为11∶01PM~6∶59AM。
1.3 统计方法
  计算出脑梗塞组和对照组的24小时平均收缩期血压(SP)、平均舒张期血压(DP)、白天平均收缩期血压(DSP)、夜间平均收缩期血压(NSP)、白天平均舒张期血压(DDP)和夜间平均舒张期血压(NDP)。昼夜血压的差异(相对差)=平均白天SP或DP-平均夜间SP或DP;降低的百分率=100÷(平均白天值-平均夜间值)÷平均白天值。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为弄清左右半球损害是否对血压昼夜变化产生影响,我们对左、右半球梗塞的血压特点进 行了分别统计和比较(见表1)。左半球梗塞21例(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68.1±7.0岁),右半球梗塞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70.2±6.8岁),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的24 小时平均SP、DP、DSP、NSP、DDP、NDP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表1 脑梗塞组和对照组的血压特点 (±s)(mmHg)

  对照组
(n=45) 脑梗塞组
(n=45) 左半球梗塞
(n=21) 右半球梗塞
(n=20)
24h SP 121±14 145±21 147±23 144±20
白天SP 132±12 147±22 148±22 145±21
夜间SP 116±14 133±21 132±19 132±18
24h DP 74±9 82±13 83±14 81±16
白天DP 82±10 84±17 84±16 83±17
夜间DP 67±11 78±15 78±16 78±16
1mmHg=0.133kPa
 参照Dawson等的方法,以SP夜间较白天下跌10mmHg以上作为血压昼夜曲线呈长勺状的检 出标准,则对照组长勺状的检出率为84%,脑梗塞组为61%。以SBP夜间较白天下跌10%为标准,则检出率分别为78%和56%。以DP夜间较白天下跌5mmHg或下降10%为标准,则对照组为87%和81%,脑梗塞组为78%和64%。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从老年人生活方式谈社区卫生服务对策
    腔隙性脑梗塞的CT TCD与临床分析
    老年人肺癌化疗毒副作用防治的研究进展
    心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培哚普利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诊治体会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18例误诊分析
    WMS在不同年龄老年群体中的应用分析
    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
    高压氧对脑梗塞急性期血浆 颗粒膜蛋白
    老年人小脑出血35例临床分析
    进展性脑梗死影响因素探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