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因子激活疗法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因子激活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使用反相被动血凝抑制试验对120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进行HBsAg的筛选,从提取物中筛选出白花蛇舌草、双花、金钱草、猪苓、虎杖、丹参、白芍、黄芪等18种抑制HBV-DNA活性的中草药。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组成复方,经人体呼收后,激活体内有核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合成及分泌抗病毒因子(即宿主衍生蛋白),该因子具有高效抗乙肝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在极低的血液浓度时(每ml10~15mg分子量)仍有活性,破坏感染细胞内的病毒MPNA,抑制病毒复制,阻止HBV-DNA的合成,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的杀伤活力。对改善临床症状、肝功能恢复和HBsAg、HBeAg、HBV-DNA转阴取得初步成效。

  本文观察因子激活疗法,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将HBsAg、HBeAg、HBV-DNA中任意两项同时阳性的270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因子激活疗法及干扰素合胸腺肽两组对比治疗。治疗组选用因子激活疗法177例,对照组93例,3个月为1疗程。治疗后,进行总结。治疗组在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分为别为38%、53.7%、6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差异。在“感冒样”、“发热”、“WBC及血小板减少”症状等副作用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未发现副反应,但后者存在副反应严重,经因子激活疗法治疗的患者2~3年随访,疗效确切。

  乙型肝炎发病机理复杂,病毒持续感染,免疫功能紊乱,致使病情向慢性化发展,尤其乙肝病毒消除,迄今尚无特效疗法。我院自2000年6月~2003年10月,采用因子激活疗法辨证治疗该病,取得较理想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270例均为我院门诊部患者,临床诊断参照1995年5月北方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用因子激活疗法(下称治疗组)177例,男114例,女63例,年龄16~62岁,平均病程3.8年,其中轻度126例,中度38例,重度13例;用干扰素合胸腺肽(下称对照组)93例,男57例,女36例,年龄21~57岁,平均病程4.3年。其中轻度66例,中度20例,重度8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均有可比性,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因子激活胶囊0.5g×3粒,随症加减,每日3次,早、中、晚空服,服药期间忌油、茶、辛辣、油腻食品,3个月为1疗程。

  1.2.2  对照组  IFH-α每次300IU,隔日肌肉注射1次,同时应用胸腺肽160mg,加入10%的葡萄糖液200ml中静脉滴入,每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1.3  一般情况

  ①症状体征:肝区不舒、乏力、纳差、恶心、厌油、腹胀、口干口苦、肝脾肿大等。②对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改善情况:测ALT水平,BIT、HBsAg、HBeAg、HBV-DNA。

 1.4  疗效判断标准  ①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恢复或稳定不变,肝功能ALT、BIL复常,血清HBsAg、HBeAg及/或HBV-DNA(PCR)转阴;②有效:自觉症状消失或好转,肝脾恢复正常或稳定不变,肝功能好转,ALT降至一半以下,HBsAg、HBeAg、HBV-DNA仅一项转阴;③无效:上述指标均无好转。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协同刺激因子B7在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和I
    银屑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细胞
    部分理化因子对肠道病毒灭活效果的研究
    多因子组合空气消毒器消毒性能的研究
    骨痂组织冰冻切片前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
    兔关节软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颈癌组织中
    育龄期妇女输卵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受
    中性粒细胞激活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深圳市居民糖尿病危险因子与Ⅱ型糖尿病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