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迅速纠正腹部外科疾病严重低钾血症27例体会

张 勤 叶再元

  摘要 目的:观察短期内(12~48小时)纠正严重低钾血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吸氧、纠正内环境紊乱、经中心静脉途径滴注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溶液等来纠正27例严重低钾血症。结果:本组病人均在6~54小时内纠正严重低钾血症,平均时间为34小时。结论:综合治疗能够在短期内纠正严重低钾血症。
  关键词 低钾血症  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溶液  补钾治疗

  严重低钾血症(<3.0 mmol/L)在外科临床并不少见,既往治疗大多限于补钾、补液,且补钾时间认为应稍长,达7~10天[1]。我院外科自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治疗严重低钾血症27例,均在6~54小时内获得纠正,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27例,男性2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9.2岁。血钾浓度最高2.94 mmol/L,最低1.92 mmol/L,平均2.67 mmol/L,平均日补钾量160 mmol(12克),至血钾纠正时平均总补钾量290 mmol(21.5克)。血钾纠正最短时间为6小时,最长为54小时,平均34小时。本组17例经中心静脉补钾,10例经周围静脉补钾,具体疾病见表1。

表1 严重低钾血症疾病分类


疾病名称 例数
胃癌术后 8
结直肠癌术后 5
食道癌术后 1
胆道术后 3
肠梗阻 7
胆道感染 2
重症胰腺炎 1


  补钾方法:血清钾<3.0 mmol/L,立即检查血气分析、血常规等,并给予吸氧,并积极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在纠正以前酌情补钾,纠正后,再给予大量补钾。具体补钾量:(1)血钾在2.5~3.0 mmol/L,按每日6~8克补钾;(2)血钾<2.5 mmol/L,按体重×3=总补钾量(以mmol/L计算),在12小时内先补一半,复查血钾后再酌情补另一半。严密监测血钾,待补钾后血钾恢复到3.0 mmol/L左右,即将所需补的钾一半左右以GIK液(基本比例为10% GS 1000 ml+RI20u+10% KCl 30 ml)形式来补钾,在血钾恢复到3.5 mmol/L,则停用GIK液补钾,但仍少量维持单纯补钾一段时间。
讨  论
  静脉补钾是外科治疗的常规内容,本文通过综合治疗来迅速纠正严重低钾血症,可望在短期内纠正之,为临床其他治疗获取宝贵的时间。以往文献大多认为补钾不应过快,低钾血症纠正时间需要一周以上[2],不能期望1~2日完全纠正[1]。近年来外科重症愈来愈多,特别是需急诊手术治疗的疾病,如急性重症胆管炎、完全性肠梗阻、急性重症胰腺炎等,因此,尤需建立新的补钾概念,迫切需要在短时间内(12~48小时)纠正低钾血症,为临床治疗打好基础,本文就此目的作一探讨。
  机体内98%的钾位于细胞内,而钾缺乏所致的低钾血症主要为细胞内缺钾,补充的钾绝大部分应转换到细胞内才能算是补钾完成,而细胞内-外钾离子的移动是靠细胞膜Na+-K+-ATP酶的作用来进行的。所以,细胞膜的功能是否正常应引起临床注意。生理状态下,细胞内—外钾离子平衡时间在15小时左右[3],而在细胞膜功能受损时,时间大大延长,因此,补钾治疗时首先应保持或恢复正常的细胞膜功能,有必要在补钾前,检查血气分析和血球压积等以了解内环境是否稳定。我们体会,只要内环境基本稳定或其紊乱能在短时间内予以纠正,考虑到细胞内——外钾平衡,则有可能在短时间内(12~48小时)纠正严重低钾血症。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在治疗严重低钾血症时,首先给予吸氧,血氧分压的提高,有助于满足应激状态下细胞对氧耗的高水平的需求,这对细胞维持其正常的膜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吸氧以持续低流量为主,在患有肺部疾病时,也可给予短时间的高流量吸氧,吸氧治疗对纠正酸碱紊乱也是必要的。同时,结合文献[4],用胰岛素来促进细胞外钾移至细胞内,既加快了补钾速度,又避免了血钾增高过快。考虑到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建议以GIK液形式补钾。采用此液的另一原因,是未见文献报道胰岛素与钾离子之间的效应比例,有待于将来探讨。胰岛素的作用在于可以直接增加细胞Na+-K+-ATP酶的活力[5],促进细胞摄取钾,又可以降低细胞膜对钠的通透性,使细胞发生超极化,由此增加钾在细胞内的被动聚集力。我们使用的GIK液的比例为100克葡萄糖∶20单位胰岛素∶3克氯化钾,液体量根据临床需略作调整。为避免血钾波动难以估计,我们只将每日所需的钾的一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津医精神运动成套测验 JPB 在碘缺乏病
    一次性输液针头在纠正婴儿乳头错觉中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