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躯干肌训练对偏瘫患者恢复的影响

.05
平  衡(14) 4.88±2.81 4.78±2.99 >0.05
总  分(114) 20.07±18.75 19.48±18.43 >0.05

1.2 训练方法
  两组均按常规康复方法训练〔2〕。训练组同时强调躯干肌训练〔3〕。
1.2.1 卧位:a.辅助胸廓运动:患者仰卧,治疗师站在床头,双手放在患者两侧季肋部,随呼吸运动向内、向下压迫胸廓。b.促进腹式呼吸:治疗师手掌放在患者脐周,随呼吸运动向上、向内推。c.下部躯干旋转:仰卧屈膝,双膝靠拢同时向一侧倒,再向另一侧。d.仰卧至俯卧:可分别以健侧肩前伸、健侧骨盆旋转、患侧肩前伸、患侧骨盆旋转启始。e.从坐位卧位转移:练习腹肌支撑体重对抗重力控制躯干运动速度。
1.2.2 坐位:a.患者坐在治疗床上,双手抱膝前后晃动。b.治疗床上直腿坐位,双手触膝,(治疗师协助保持踝关节于背屈位)。c.床上直腿坐位,治疗师轻握患者双手,然后让其自然向下躺, 可根据情况同时伴有躯干旋转向下躺。d.凳子上坐位,双手抱肩,双肘分别向对侧髋运动。e.凳子上坐位,手平放在体侧,指尖向前,体重由手掌桡侧向尺侧转移, 重复进行。f.凳子上坐位,健踝搭到患膝上,双手交叉放到健膝上, 体重由一侧向另一侧转移。
1.2.3 站位:a.站在与髋同高的桌子前,双手交叉,双肘支撑在桌子上, 然后双肘慢慢抬离桌面至站直。b.双手交叉从一侧拾皮球,再放到另一侧较高的位置。c.面朝墙站,双手交叉在墙上划弧。d.与治疗师对面站立,双手持体操棒,双肘伸直抵抗治疗师对体操棒的突然的推力。
1.2.4 不同体位下:借助治疗球练习躯干屈肌、伸肌、旋转肌和侧屈肌的活动。
  每日1次,每次45min~1h。
1.3 评价方法
  按Fugl-Meyer评价方法,把训练前后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得分作为观察指标。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界限为P<0.05。
2 结果
  经过1~3个月的康复训练(平均68天),两组症状均有改善,其功能得分均有提高,但训练组高于对照组。如表3所示。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总分提高率训练组为101%;对照组为71%。〔提高率=(训练后得分-训练前得分)÷训练前得分×100%〕。 两组功能得分的提高率比较如图1, P<0.001。

表3 训练后两组功能得分情况


Fugl-Meyer评分 训练组 对照组 P
上   肢(66) 10.64±5.47 9.58±5.29 <0.001
下   肢(34) 19.13±4.86 14.50±4.91 <0.001
平   衡(14) 9.23±1.19 6.16±1.45 <0.001
总   分(114) 40.58±10.23 33.44±11.53 <0.001

  训练组平衡功能得分明显提高。40例中有38例平衡功能总分提高4分以上。两组平衡功能得分提高的分布情况见图2(χ2=16.41,P<0.001)。


图1 两组功能得分提高率比较



图2 两组平衡功能得分提高的分布情况

3 讨论
  运用神经发育疗法对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国内是近十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具体训练内容多采用肢体功能训练,虽然强调了患者的主动性参与,但对躯干肌的控制训练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躯干作为身体的中心,是肢体活动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整体〔4〕。无论任何原因引起的偏瘫,虽以一侧肢体活动障碍为特点,但肢体的灵活性对躯干的控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研究发现,当强调躯干肌控制后,肢体的功能得分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如图1所示。其结果与国内外专家关于“人体一切抗重力活动均有躯干肌参与”的观点一致〔5~7〕。没有一个稳固的中心, 肢体只能以粗大模式进行运动〔3〕。例如在观察中发现,躯干旋转或侧屈时,若胸椎不保持伸展,肢体要补 偿重力线排列的不足,从而不能有效活动。显然,躯干控制能力的改善有助于肢体功 能的提高。国内有学者通过采用治疗球活动提高了偏瘫的治疗效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躯干伸屈肌肌力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对ADL的影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