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金纳多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临床观察

吴文华 黄延焱 陈渊亮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血液粘度滞度升高,纤维蛋白原沉积、血小板粘附、聚集增加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增加有密切关系。银杏叶制剂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向有显著作用,而它对血浆ET的作用报道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银杏叶制剂-EGB761(商品名:金纳多)治疗后神经缺损症状的改善程度,血浆E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且与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用丹参治疗作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根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64例,随机分2组,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CT改变经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1.1.1 金纳多组 共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8±3.61)岁。重型6例,中型18例,轻型10例,伴高血压者15例,伴糖尿病者6例,伴冠心病者8例,无伴发症者4例。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3小时至5天。
1.1.2 对照组 共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0±3.82)岁。重型5例,中型16例,轻型9例,伴高血压者13例,伴糖尿病者4例,伴冠心病者9例,无伴发症者4例。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5小时至4天。
1.2 治疗方法 金纳多组采用金纳多7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天。对照组采用丹参24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天。两组辅助治疗方法相同。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两组患者血浆ET、血浆粘度、1分钟血小板聚集率[PAG(1)]、最大聚集率[PAG(M)]、红细胞聚集指数、ESR、纤维蛋白质原及神经缺损症状的比较,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和Ridit分析。
1.3 疗效判定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分6级[3](按功能缺损评分):基本痊愈(91%~100%);显著进步(46%~90%);进步(18%~45%);无变化(17%左右);恶化(减少或增多18%以上);死亡。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比较 金纳多对血浆ET有显著降低(P<0.05),丹参对血浆ET无显著作用(P>0.05)。金纳多与丹参对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ESR、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有降低(P<0.05),见表1。
2.2 金纳多组对神经缺损症状的改善 总有效率91%,显效率75.5%。对照组总有效率83%,显效率51%。经用Ridit分析金纳多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与血液流变学比较(±s)


组 别 例数 血浆ET(pg/ml) PAG(1)% PAG(M)% 红细胞聚集指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金纳多组 34 112.00±14.53
103.40±13.05*
0.48±0.09
0.42±0.08**
0.66±0.09
0.59±0.08**
2.46±0.32
2.17±0.45**

对照组  30 108.30±14.40 100.80±15.60 0.51±0.07 0.47±0.06* 0.68±0.06 0.64±0.07* 2.50±0.33 2.26±0.41*
t 值   1.031 2.12 1.00 2.79 1.04 2.64 0.49 2.22
P 值   >0.05 <0.05 >0.05 <0.01 >0.05 <0.05 >0.05 <0.05

组 别 例数 血浆粘度(mpa.s) 纤维蛋白原(g/L) ESR(mm/h)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金纳多组 34 1.41&p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高压氧与金纳多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