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出血80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研究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①观察组(卡孕栓):于胎儿双肩娩出后立即将卡孕栓1.0mg于舌下含服;②对照组(催产素)于胎儿娩出后立即子宫肌层注射催产素10单位。结果:①观察组(卡孕栓)术中、产后2h、产后2~24h分别出血为(150±31.2)mL、(120±60.8)mL、(60±40.3)mL;②对照组(催产素)术中、产后2h、产后2~24h分别出血为(200±56.8)mL、(180±70.2)mL、(120±50.2)mL。③观察组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使用卡孕栓方法简单易掌握,效果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结论: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出血适用于各级医院,尤其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对于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化学预防 剖宫产术 出血 卡孕栓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术后并发症随之增多,其中最常见为术中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WHO估计每年的产后出血患者约有2千万,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超过125000例患者死于产后出血。根据精确测量,半数阴道分娩患者产后出血超过500mL,近半数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达1000mL,凭估计得出的出血量仅为实际失血量的1/2[1]。子宫收缩乏力为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70%~90%[2]。因此,防止剖宫产出血成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预防性使用宫缩剂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3]。

  临床上有许多种加强子宫收缩的药物及方法,但使用方法普遍繁琐,且因个体差异较大有时疗效欠佳。为了寻求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方法,我院对剖宫产助娩的产妇于胎儿双肩娩出后给予产妇舌下含服卡孕栓1.0mg,通过加强宫缩预防产后出血,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7~2007.7月在我院足月剖宫产且无卡孕栓禁忌、近期无应用前列腺素抑制剂史的产妇共1592例,随机分为两组(见表1)。表1 两组基本情况

  组 别例数年龄(岁)孕周(周)胎儿体重(g)P值病史比较观察组(卡孕栓)80018~4037~422250~4200>0.05对照组(催产素)79220~3837~422250~4200>0.05 无显著差异

  注:*应用卡孕栓禁忌症:哮喘及严重过敏体质、心血管疾病、青光眼等。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观察组(卡孕栓)于胎儿双肩娩出后立即将卡孕栓1.0mg于舌下含服,同时维持静点2%催产素;对照组(催产素)于胎儿娩出后立即子宫肌层注射催产素10单位,同时维持静点2%催产素。

  1.2.2 出血量的收集及计算方法 采用统一制定的容积法和称重法。胎儿娩出后用卵圆钳钳夹子宫切缘止血,吸净周围残余的羊水及血液后,用干纱布包绕子宫切口。自胎盘剥离开始将血吸入容量瓶中,并将包绕子宫切口的干纱布、从胎盘剥离至子宫切口缝毕所用的纱布以及会阴垫(术前于产妇臀下,用于吸收术闭按摩子宫所挤出宫腔及阴道积血)分别称重,减出基础重量后得出血重,然后按血液比重1.05换算成毫升数。

  1.2.3 术后2h及术后2~24h出血量测定 产妇自移至推床起,使用统一的会阴垫,定时按摩子宫,促进宫腔积血排出,收集并称会阴垫,减掉基础重量后分别得出产后2~24h出血量。

  1.2.4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500mL。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见表2)。表2 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

  2.2 两组血压、脉搏、血红蛋白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2.3 应用卡孕栓副作用 观察组(卡孕栓)共计800例,6例恶心,4例面色潮红,1例周身瘙痒,但未给处理,很快自行消失。

  3 讨论

  3.1 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可行性 卡孕栓为前列甲酯栓的商品名称,为前列腺素类似物,前列腺素系子宫兴奋剂,选择性作用于子宫平滑肌,增加子宫收缩力和收缩频率,能迅速引起子宫强直收缩,压迫子宫肌壁间血管而达到止血目的[4]。其最大特点是黏膜用药吸收好,栓剂给药直接到达作用部位,药物血中半衰期30min,给药后6~9h时主要由尿中代谢排出,作用时间长。我院800例应用卡孕栓产妇无一例因产后出血切除子宫者。卡孕栓对血管平滑肌的扩张作用能引起微弱降压,经观察无临床意义,提示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变者也可应用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临床实践中产妇无严重不良反应。宫缩素为多肽类激素收缩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急性心梗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