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一次性注射输液器具的管理

陈玉莲 何学英

  我院为了加强一次性注射、输液器具的管理,1996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抽样检测,确保质量

  检测方法:1996~1999年共购进一次性注射、输液器具431批,其中一次性注射器210批,输液器148批,输液桥管33批,输液瓶9批,针头31批,共计879件。对每批随机抽样进行细菌培养和细菌内毒素检测,判定所购器具的无菌无热原质量。细菌培养参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无菌试验。以肉汤作培养基,取样置37℃恒温箱内3~7 d,无细菌生长为合格。内毒素检测参照中国药典1995年版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鲎试剂灵敏度为0.5 Eμ/ml,对照的内毒素含量为1 Eμ/ml[1]。抽样检测的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器具用无热原水1~5 ml荡洗,荡洗液置50℃温箱内30 min备查,然后取标准器2支,各放荡洗液0.1 ml,在荡洗液试管内加鲎试剂0.1 ml。取阳性对照管(内有1 Eμ/ml的内毒素标准液0.1 ml和鲎试剂0.1 ml)1支和阴性对照管(内有无热原水0.1 ml和鲎试剂0.1 ml)1支。将上述试管轻轻摇匀后封闭管口,置(37±0.5)℃的水浴箱内,1 h取出观察结果。阳性对照管内应发生凝胶反应,阴性对照管及2支被监测的样品管均无凝胶反应为合格产品[1]。4支试管监测结果如有1支不符合上述要求为检验失败,需重新取样检测。
  检测结果及改进措施:1996年购进116批,抽样合格率为100%;1997年购进122批,抽样合格率为100%;1998年购进138批,抽样合格136批,合格率为98.6%;1999年1~6月购进55批,抽样合格53批,合格率为96.4%。平均合格率为99.1%。虽然只有极少部分产品不合格,但有逐年上升趋势。为了防微杜渐,确保质量,对所购买的每个批号一次性器具的先进行细菌培养及细菌内毒素检测。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发放到临床使用。供应室每月定期下各科室听取临床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如产品有问题,保留样品及时向厂家反映,不断改进工作;如产品检测不合格,坚决予以退货。

2 实行“三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①由分管业务的院长亲自主管医院感染工作,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指导全院消毒灭菌及监测工作;②护理部主任、院感染办公室负责人经常下各科室检查和指导工作;③供应室和药检科具体负责对购回的一次性医疗器具进行检测,做到层层把关,严禁不合格的产品流入临床。

3 提高医疗器械设备部门人员的专业素质

  选派懂业务、素质高的医护人员充实医疗设备部门,把好一次性医疗器材的输入关。做到“两个坚持、一个保证”,即坚持进货于正规医疗器械厂家,定点、定厂家购货;坚持“三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推销员证[2])齐全,保证医疗器材的质量。

4 加强对一次性注射器具的发放和回收管理

  供应室根据各病区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的需要在供应室的无菌区内拆包。首先认真检查包装袋是否完整,检查厂名、批号、消毒日期和有效期[2],核实细菌内毒素检测报告然后进行分类,抽样检测,再将合格产品按时下送下收。各科室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具经初步浸泡消毒后回收,并进行发放回收登记。所有一次性注射器具使用后由供应室统一进行毁形处理,严禁再度流入市场。
  由于加强了管理,层层把关,人人监督,1996年至现在,我院未发生因使用一次性注射、输液器具的医院感染,获得了病人和临床工作人员的信赖。

陈玉莲(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供应室, 武汉 430070)
何学英(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供应室, 武汉 430070)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二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76~77
2,钟秀玲,程棣妍主编.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43,29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1059例一次隆鼻联合美容术报告
    医院一次使用性口罩与帽子细菌污染调查
    一次性吸引管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价值
    安顺地区一次使用性医疗用品外包装标识
    股骨下端 L 形截骨一次性和逐渐性相结
    巧用一次性吸痰管帮助病人通便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套在导管连接中的应用
    一次性输液器和吸痰管在保留灌肠中的应
    一次性输液器针头管的妙用
    一次性输血器在各种引流中的应用
    一次性输液器巧制无菌集痰器用于痰培养
    巧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器进行膀胱冲洗 
    巧用一次性输液器作大容量眼部冲洗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