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艾克青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艾克青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  摘要  通过55例使用艾克青,其中9例出现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药物因素,护士操作因素、病人自身因素及物理因素为主要原因。从而提出:在给药前、给药中、给药后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可预防并减少艾克青致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  长春瑞滨  静脉炎  原因  防护      艾克青又名长春瑞滨,为一种新型植物类抗肿瘤药,临床应用于小细胞肺癌、晚期乳腺癌及恶性淋巴瘤。化疗效果显著,但该药引起的静脉炎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同时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再穿刺造成了不便。我科对55例患者使用艾克青,其中9例静脉炎进行了原因分析, 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对预防和减少静脉炎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55例病例中,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20~70岁,非小细胞癌18例,其中腺癌10例,鳞癌8例,乳腺癌25例,淋巴瘤12例;首次化疗18例,重复化疗37例。均通过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给药,发生I度静脉炎5例,Ⅱ度静脉炎3例,Ⅲ度静脉炎1例。 1.2  静脉炎判断标准  0级:无不良反应;I级:局部皮肤发红,沿静脉途径轻微疼痛<2天,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局部皮肤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3~5天,静脉有条索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局部皮肤中度肿胀、灼热,疼痛比较明显>5天,有水疱形成,直径<lcm,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但不影响肢体功能;Ⅳ级:局部皮肤重度肿胀,顽固性疼痛,水疱直径>1cm,影响肢体功能。 1.3  艾克青致静脉炎的机制  艾克青静脉注射后,由于细胞毒性作用,可引起相应部位静脉发生炎症反应,组织病理学标志是白细胞引起的静脉炎,这一炎症过程释放炎症介质如白介素Ⅱ、肿瘤坏死因子、组胺及5-羟色胺等,造成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炎症性渗出,血管运动性障碍(挛缩或扩张),由于红细胞渗入静脉使周围皮肤形成水肿,可出现红斑、水疱、溃疡,局部可有红、肿、热、痛的炎性反应[1]。 2  原因分析 2.1  药物因素  艾克青可使血管内二氧化碳蓄积,血管内压升高,血管通透性增强,易渗入皮下间隙致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皮下组织坏死。 2.2  护士操作因素 2.2.1  护士在化疗静脉穿刺时,穿刺部位选择不当,操作不到位,而引起药物渗漏。 2.2.2  责任心不强,输液过程中未加强巡视,药物外渗后未及时发现及外渗后处理不当。 2.2.3  护患间缺乏沟通,健康宣教不到位,致使病人缺乏使用艾克青的防护知识,用药后自行热敷注射部位。 2.3  病人因素 2.3.1  多数患者因反复大剂量多种药物综合冲击疗法的应用及多次静脉穿刺,对血管内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使血管壁变薄,弹性下降,脆性增强,静脉萎缩变细,致静脉穿刺成功率下降。 2.3.2  因惧怕留置针给生活带来不便,拒绝接受深静脉留置。 2.4  物理因素  包括环境温度、药物中不溶微粒的危害、输液速度和药物浓度 3  防护措施 3.1  用药前防护 3.1.1  增强护患沟通,做好化疗前健康宣教,加强病人的自护能力。化疗前,向病人说明用药目的,作用及毒副反应。强调艾克青可能引起的局部反应,嘱患者尽量减少注射侧肢体在用药过程中的活动,用药前做好喝水、入厕等准备。交代患者注射部位如有疼痛、肿胀需及时告知。 3.1.2  正确选择穿刺部位,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3.1.2.1  提倡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避免了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性损伤,且易固定;可减少静脉反复穿刺次数,使浅静脉损坏减轻,从而减少局部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 3.1.2.2  对选用外周血管者,首选管径粗直易固定的前臂浅静脉穿刺,穿刺点应避开新近1周内穿刺过的部位,有计划、分步骤,合理地使用血管。需注意的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术侧肢体,外伤受伤未愈,皮肤破损部位,淋巴水肿,曾做放疗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