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69例的观察护理


  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69例的观察护理   摘要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水解性弹簧圈栓塞治疗69例颅内动脉瘤的护理。认为:颅内动脉瘤诊断明确,应尽早进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做好手术前后护理,严密观察,防止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对促进疾病的康复,挽救病人的生命至关重要。 关键词  动脉瘤  栓塞  观察  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主要症状多由动脉瘤破裂出血及血管痉挛引起,可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患者一旦被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后,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颅手术。随着神经介入的迅速发展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已得到广泛应用,其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本院近3年应用这一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69例,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栓塞效果满意,术后恢复良好。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9例中,男39 例,女30 例。年龄20~72 岁。后交通动脉瘤34 例,前交通动脉瘤19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椎动脉瘤5例,基底动脉瘤5例。临床表现多为突然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一侧肢体活动障碍,7例动眼神经麻痹,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颅内动脉瘤。14例行急症栓塞术,其余均择期行动脉瘤栓塞术。 2  治疗方法及效果  在全身麻醉及全身肝素化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DSA),了解动脉瘤的情况。在DSA监视下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瘤腔内,并将弹簧圈逐个送入动脉瘤腔后注水解脱,直至动脉瘤腔内达到致密填塞。介入栓塞主要采用水解性弹簧圈。术中定时补充肝素,术毕拔除导管,不中和肝素,待其在体内自动降解。压迫穿刺点,加压包扎。术后无明显脑梗死症状,不予抗凝,无活动出血则不予止血,常规腰椎穿刺,结合低分子右旋糖酐、罂粟碱、尼莫地平等扩血管治疗1 周~2 周。69例中,90%栓塞效果满意,术后早期恢复良好,6例大部分栓塞,轻度残疾3 例,重残1例,死亡1例。 3  观察与护理 3.1  一般护理 3.1.1  术前护理  按一般手术常规做好各项检查及化验,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心肺功能、心电图、胸片等。双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碘试验、普鲁卡因皮试。禁食6~8h,术前30min 肌注鲁米那0.1mg,阿托品0.5mg,留置导尿管。 3.1.2  术中护理  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变化,密切注视DSA 显示屏上的影像,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溢,同时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瞳孔散大等提示动脉瘤破裂,应立即报告手术医师紧急处理,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mg鱼精蛋白中和125u肝素),恢复机体自身凝血功能,协助医师尽快完成动脉瘤栓塞[2]。 3.1.3  术后护理 3.1.3.1  术后绝对卧床24h,穿刺侧肢体伸直位、制动6~12h,平卧,可向患侧翻身60°,或向健侧翻身20~30°,交替更换体位,保持髋关节伸直,小腿可弯曲,健侧下肢自由屈伸[2]。 3.1.3.2  持续中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3.1.3.3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格拉斯哥评分情况,注意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语、癫痫发作等。准确记录24h尿量。 3.1.3.4  穿刺部位及肢端观察护理  本组69例栓塞治疗穿刺均为股动脉。穿刺部位 “8”字形加压绷带12~24h,避免屈髋,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瘀斑、血肿。注意足背动脉搏动,足趾皮肤的温度、颜色,如出现肢端苍白,小腿剧烈疼痛、麻木,皮肤温度下降,提示有股动脉血栓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3.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脑梗死被认为是动脉瘤的3大死因,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3.2.1  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观察与护理  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是栓塞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多方面。研究认为癫痫发作、情绪激动、检查搬动、发热、大小便、血压急剧波动,都可成为动脉瘤破裂的诱因[3]。栓塞术后需保持血压的稳定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以水凝胶弹簧圈为材料的超选择性肾动脉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