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脑出血昏迷患者的系统护理


   脑出血昏迷患者的系统护理   关键词  脑出血  昏迷  系统  护理    脑出血患者一旦进入昏迷,治疗困难,护理复杂,存活率低。我院自2002年至2005年收治脑出血患者1230例,其中昏迷患者372例,由于我们按系统进行护理,方法简单明确,不易遗漏,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72例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男219例,女153例,年龄32~78岁。主要症状:呕吐、抽搐、颈强、克化征阳性等。出血量:最少为28ml,最多为130ml。出血部位:基底节区98例,丘脑64例,脑叶52例,脑干48例,其它17例。预后:治愈62例,好转101例,死亡116例。 2  护理 2.1  神经系统的观察及护理  脑出血进入昏迷说明病情危重,很容易发生脑疝。脑疝是脑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如能早期发现,立即用大量脱水剂抢救一部分脑疝可能恢复。患者多死于小脑幕疝,护理人员必须牢记小脑幕疝的临床表现:意识加深,病灶侧瞳孔散大,病灶对侧肢体瘫痪,其主要的是瞳孔变化。若不及时抢救,短时间内,两侧瞳孔散大,多数抢救无效,因此,对昏迷的脑出血患者,要密切观察瞳孔意识变化,时刻警惕脑疝发生。 2.2  呼吸系统的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深浅度,及时向医生汇报。保持呼吸道通,及时吸痰,对行气管切开术者要保持套管清洁,避免痰液再吸入气管或附着管口形成千痂堵塞呼吸道。定期测量体温,预防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引起重视。若体温逐渐升高,应及时报告医师,使用抗生素及早控制感染,若体温达39~40℃时提示已发生肺部感染。此时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2.3  循环系统的观察及护理  应用监护仪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心率>120次/分或<60次/分,应立即报告医师,以排除并发心脏疾病及神经原性肺水肿的可能。据有关报道指出:脑出血后,若血压稳定,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少,存活的可能性大;出血当时血压较高,数日内逐渐降至一定水平,然后基本保持稳定,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少,存活的可能性大;若发病时血压很高,以后迅速下降至很低水平,并发症多,最后死亡;血压波动很大,说明下丘脑和脑干受损严重,大部分死亡。由此可见,连续观察血压可判断病情,推测预后并能及时指导医师修改和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2.4  消化系统的观察及护理  采用1.5~2.5%碳酸氢钠进行口腔护理,因为口腔保持碱性环境,可有效抑制真菌的生长。脑出血昏迷状态的患者需鼻饲,插管时应防止误插,可用抽胃液或注入空气鉴别,以在胃区可闻及气过水声为准。灌注前应先把气管内痰液吸干净,以免鼻饲过程中吸痰咳嗽引起呕吐造成窒息,鼻饲饮食应低脂、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为原则,多用混合奶。预防消化道出血,若意识障碍加深,体温持续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周围血象白细胞升高,眼球浮肿、恶心、呃逆、肠鸣音亢进等,这些表现提示血液已波及下丘脑和脑干,有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向医师汇报,以便采取措施。本组消化道出血24例,提示本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后应停止鼻饲,严密观察出血情况,必要时行胃肠减压,同时记录引流液量及颜色。 2.5  泌尿系统的观察及护理  导尿前首先要彻底清洗会阴部,导尿管一般选用乳胶双囊导尿管,刺激小,导尿管的粗细要适宜,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以免损伤尿道。插入长度一般男性为18~20cm,女性4~6cm,插入后应给予固定,每日应清洗会阴两次,如大便污染或小便溢出时,应及时清洗、消毒,防止逆行感染。导尿管要放置妥当,保持通畅。一般每2~3小时开放一次,并记录尿液性状及尿量。集尿袋位置必须低于膀胱的位置,每周更换一次。插管时间不易过长,每周应取尿液做细菌培养,发现感染,立即停止导尿,如不能停止者,可用1:5000呋喃西林150ml或16万u硫酸庆大霉素加150ml生理盐水作膀胱冲洗。但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胰腺功能变化的临床
    复方五倍子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8例
    改良式子宫被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
    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脏二维超声的时相性改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致阴道大出血一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 型灭活疫苗接种和对照
    顿服米索前列醇减少妊高征产后早期出血
    脑室外引流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分析
    微创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2例报道
    产后出血的治疗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