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正文  

中心电子监护系统的临床应用

y for obstetric car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application of central electronic monitoring for labor management, it didn′t increase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and vaginal operative delivery rate, but decreased the neonatal asphyxia rate.
Key words:Diagnosis, computer-assisted; Cardiotocography; Fetal distress; Asphyxia neonatorum; Cesarean section▲

  中心电子监护系统(central electronic monitoring system, CEMS)是胎儿电子监护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胎儿、母体监护信息的先进技术[1]。其优势在于可使监护信息共享和贮存。CEMS具有的母体心电图、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多参数监护形成母体、胎儿完整的电子病历记录,使医务人员能及时、准确掌握监护信息动态,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时纠正、处理,减少了不必要的人为干预,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我们应用CEMS对1 216例孕妇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监测组为1997年11月至1998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37孕周的孕妇1 216例,对照组为1996年11月至1997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37孕周的孕妇1 137例。不包括畸胎和死胎病例。两组年龄、孕周及产次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二、方法及判断标准
  使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50 OB Trace Vue型CEMS,对监测组实行全产程连续电子监护和母体同步监护,包括胎心率、宫缩曲线、胎儿运动形态和母体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等,以及宫口开大程度、先露下降情况、羊水变化等,并在计算机内收集、记录和保存这些重要参数。对照组实行常规的胎心音听诊、手法触诊宫缩。两组均根据各自的观察结果对产程作出相应处理,直至终止妊娠。计算每组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剖宫产率及阴道手术产率。
  新生儿窒息标准:轻度窒息为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4~7分,重度窒息为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0~3分者。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结果

  一、两组胎儿窒迫与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监测组胎儿窘迫检出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 两组胎儿窘迫检出率与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组别 总例数 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例数 百分率
(%) 轻度 重度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监测组 1 216 156 12.8
28 2.3 0 0.0
对照组 1 137 111 9.8 50 4.4 4 0.4
P值 <0.05 <0.01 <0.05

  二、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两组总的剖宫产率和阴道手术产率,及由于胎儿窘迫施行的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2、3。

表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组别 总例数 顺产 剖宫产 阴道手术产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监测组 1 216 703 57.8 460 37.8 53 4.4
对照组 1 137 674 59.7 413 36.3 50 4.4
P值   >0.05 >0.05 >0.05

表3 两组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手术产情况


组别 总例数 剖宫产 阴道手术产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中药制剂中含砷成分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
    影响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因素
    国际眼病中心病房管理体制探讨
    非心脏病患者开胸术后心电监护的观察
    感控科干预下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管理
    体外循环术中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心室颤动的原因分析
    心房扑动的心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电子束CT与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
    癌症及骨髓移植病儿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的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40例动态心电图分
    手术后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若干问题及对策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