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外剥内扎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痔; 外科手术; 临床研究
  目前,环状混合痔常用外剥内扎术和外切内扎术治疗,但存在手术创面大、术后肛门疼痛剧烈、愈合时间长的缺点,并可发生肛门狭窄和大便失禁等并发症。我们采用外剥内扎悬吊的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取得了满意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选取2000年1月~200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Ⅲ期内痔环状混合痔住院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18~70岁;病程2年以内11例,2~5年14例,5~10年32例,10年以上23例。
  1.2  治疗方法  80例患者均采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1.2.1  治疗组  观察痔核形态、大小、脱垂程度、数目及分布情况,尽可能将内痔复位。以血管钳沿肛管纵轴钳夹脱垂最明显的截石位3、7、11点母痔,要求沿自然分隔松弛钳夹,长度达到脱垂黏膜的最高点,约3 cm左右,以7号丝线作贯穿结扎。进针点位于钳夹黏膜近心端1/3处,打结于血管钳的上方,再于距齿线0.2~0.3 cm处作一小切口,将丝线绕于血管钳下,在切口处结扎,同时将血管钳向上推送后松钳,以利肛管和肛缘皮肤复位。母痔结扎后再观察子痔的情况,如果仍然有松弛则再钳夹1~2处,以7号丝线作单纯结扎。隆起而不脱垂的内痔可以用1∶1消痔灵注射液黏膜下注射1~2 ml。检查肛管,要求可容纳二横指,同时将肛管黏膜、齿线和肛管皮肤尽量向上推挤复位。肛缘隆起增生的皮赘或皮下血管隆起明显处皮肤作梭形切除至齿线下,剥离清除皮下增生的结缔组织和所有曲张的静脉丛,修整创缘。创缘对合良好者可不缝合或在括约肌间沟处以“00”的快薇荞线全层缝合1针,皮肤对合张力大者可将创缘两侧与创面基底部于括约肌间沟处缝合1针,使创面呈细小的引流创口。肛内放置消毒红油膏纱条引流,塔型纱布加压包扎。术后给予半流质2 d,后改普食;控制排便48~72 h,排便前一天晚上口服润肠片,排便清晨给予开塞露导便;排便后拆除缝线,以痔疾宁坐浴,消毒创面后肛内置消痔膏和痔疮宁栓,直至创口愈合。
  1.2.2  对照组  观察痔核形态、大小、脱垂程度、数目及分布情况,以血管钳沿肛管纵轴钳夹脱垂最明显的截石位3、7、11点母痔,以7号丝线作贯穿结扎。如果仍然有隆起的内痔可再钳夹1~2处,仍以7号丝线作贯穿结扎。肛缘隆起增生的皮赘或皮下血管隆起明显处皮肤作梭形切除至齿线下,剥离清除皮下增生的结缔组织和曲张的静脉丛,修整创缘,使创面呈梭形的引流创口。创面放置消毒红油膏纱条引流,塔型纱布加压包扎。术后控制排便24 h,排便后以痔疾宁坐浴,消毒创面后以红油膏纱条引流7~10 d,生肌散、白玉膏棉条嵌塞,肛内置消痔膏、痔疮宁栓,直至创口愈合。
  1.3  观察项目  观察治愈时间、疼痛、水肿、继发性出血和排尿障碍。随访肛门形态、肛门狭窄、肛门感觉、大便失禁及黏膜外翻。术后疼痛:24 h内可忍受为轻度疼痛;24 h内口服加合百服宁为中度疼痛;24 h内肌注杜冷丁为重度疼痛。排尿障碍:24 h内尿潴留需用药或导尿。
  1.4   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痔消失。好转:症状改善,痔缩小。未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随访6个月。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38例治愈,治愈率95.0%(38/40),2例好转,好转率5.0%(2/40);对照组37例治愈,治愈率92.5%(37/40),3例好转,好转率7.5%(3/4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观察项目比较  治疗组治愈时间(12.1±3.4)d,轻度疼痛24例,中度疼痛16例,水肿7例,排尿障碍7例,肛缘残留皮赘2例,无继发性出血、肛门不适、肛门狭窄、大便失禁和黏膜外翻。对照组治愈时间(23.6±5.7)d,轻度疼痛28例,中度疼痛12例,水肿22例,排尿障碍2例,肛缘残留皮赘9例,肛门不适9例,无继发性出血、肛门狭窄、大便失禁及黏膜外翻。两组治愈时间、水肿、肛门感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残留皮赘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