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普外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资料研究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642例普外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02%。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一联用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关键词】  普外手术;抗生素;切口;感染;预防;合理用药
  切口感染是普通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抗感染方法是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临床上仍然存在相当高的术后感染率[1]。为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我们改变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在手术中给予抗生素,与以往传统的术后用药相比,明显地降低了术后的感染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0月间我院实施的各种普外手术共642例,男351例,女291例;年龄12岁~76岁,平均年龄41.7岁。其中,腹部手术259例,表浅组织外伤手术72例,表浅软组织肿块手术45例,经腹切开引流术118例,颈部手术32例,软组织感染手术84例,血管手术18例,其他手术14例。
  1.2  抗生素选择和使用方法  本组中患者按病情随机选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钠、头孢三嗪和头孢噻肟。按使用时间分为术前、术后使用(即术前1 d~2 d使用抗生素,2次/d,术中不用,术后继续用3 d~5 d,1次/d);术中使用(仅在手术开始前0.5 h~1 h即麻醉诱导期用)和整个围术期均使用三类。所有抗生素均用10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快速静脉滴注。
  1.3  切口分类  参照王枢群等分类标准[2],将642例切口分为4类,清洁切口(Ⅰ类)242例,清洁污染切口(Ⅱ类)328例,污染切口(Ⅲ类)72例,污脏切口(Ⅳ类)除外,不列入统计之中。
  1.4  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  按卫生部医政司制定诊断标准,凡切口局部红、肿、热、痛,筋膜组织以上有脓性渗出物,或拆线后局部有脓液渗出,无论有无细菌学证据,均属切口感染。
  2  结果
  2.1  感染发生情况  本组642例中13例切口感染,总感染率为2.02%,Ⅰ类、Ⅱ类、Ⅲ类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2例(0.61%)、4例(1.49%)和7例(3.57%)。
  2.2  切口感染与抗生素使用时间、方式的关系  见表1。
  表1  切口感染和用药时间、方式的关系(略)
  注:*术中使用与术前后使用比较:P<0.01,围术期与术中使用比较:P>0.01。◇二、三联用药与一联用药比较:P<0.01。
  2.3  抗生素选择  13例中11例做脓液细菌培养,以大肠杆菌感染为多(7例),其次为肠球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9例大肠杆菌感染中,药敏试验提示5例对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钠耐药。用头孢三嗪和氨苄青霉素治疗的1例绿脓杆菌感染,药敏试验提示菌株对头孢三嗪、青霉素等耐药,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敏感。3例肠球菌感染分别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钠,2例对此耐药,1例对庆大霉素敏感。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药敏试验对头孢菌素耐药,对青霉素敏感。
3  讨论
  3.1  合理把握用药时间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要保证手术部位有足够的血药浓度,因此要把握给药时机,既往认为,预防使用抗生素是在术前1 d~2 d,甚至更早就开始使用抗生素。事实证明,这种使用方法非但达不到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目的,而且还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或产生耐药菌株。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才开始给予抗生素,此时细菌已侵入组织并可能开始繁殖[4]。我们认为,其给药时间应在术前0.5 h~1 h。另外,抗生素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h。本组实验中,术前0.5 h~1 h给药的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心脏手术后神经系统合并症
    肾移植手术1 210例的麻醉管理经验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237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手术治
    腹膜后径路与经腹腔行腹主动脉手术的对
    腹膜后肿瘤手术并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切除
    胫骨髁骨折的手术治疗
    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颅内血浆兴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清肌钙蛋
    色素内镜对食管癌手术切除范围的价值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附
    ZT胶关闭手术切口46例分析
    甲状腺乳头状及滤泡状癌的手术范围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