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偏方大全 >> 内科偏方 >> 内科杂症 >> 正文  

石仰山论文

早晚2次服用。3周为1个疗程。在用药后一、二、三周,观察病人症状(腰部、患肢放射痛、麻木、乏力)、体征(腰部活动度、直腿抬高神经根牵拉试验、皮肤感觉、肌力、神经反射)的变化。疗效分析:第1周,门诊组痊愈14例,好转21例,无效15例。有效率70%;病房组痊愈19例,好转17例,无效14例,有效率72%。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第2周,门诊组痊愈16例,好转22例,无效12例。有效率76%;病房组痊愈20例,好转19例,无效11例,有效率78%。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第3周,门诊组痊愈20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有效率90%;病房组痊愈24例,好转22例,无效4例,有效率92%。统计学无明显差异。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为风寒痰湿之邪侵袭或内劳损之后导致气血失畅,经络闭阻不通而致病。腰痛有痰湿,腰胯肿痛为积痰趁逐经络流注,搏于血亦然;麻木有痰瘀在血分、痰挟瘀血气滞而病。本病虽是本虚标实,但在治则上应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应用益气活血利水化痰祛进行治疗。本方使用祛痰的目的不在于逐瘀,而在于活血以通血络,达到益气活血利水化痰止痛。

标题:从石氏伤科论治骨质疏松症探讨食疗之法出处:内部资料摘要:一、骨质疏松症现状及中医治疗分析骨质疏松症在全球相当普遍,特别是白色人种的老年妇女发病率最高,随着人口寿命的增长老年型社会的增加,作为老年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虽然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理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采用了多种治疗途径。但其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从传统中医学角度挖掘有效的治疗方法,无疑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石氏伤科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有着长期深入的临床实践经验,并具有独到之处。石氏遵循前人之见,重视补肾作为临床治疗的根本大法,同时从人体藏象整体关系出发,认为调节其它脏腑功能对治疗骨质疏松症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石氏相当注重采用补肺益气之法治疗骨质疏松症,具体有效地运用了中医“隔一而治”的治疗理论,所谓补肺实即益脾气,以使脾胃健运,气血生化,上可增益宗气源,下则充补后天之本,从而肾精骨髓得以充养,又肝主筋,藏血,“乙葵同源”,养肝血即是补阴精,以使骨正筋柔,关节通利。石氏往往把骨质疏松症分二大类,一类着重从益气补肾壮阳角度进行治疗,另一类偏重从益气补血滋阴方面着手,而这二类治疗方法均贯穿了这样一个中心思想,即始终把握住益肺胃之气,充盈宗气,生化气血这一要点,从而使肝肾得以滋养,后天得以补给。二、从病因论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比较认识1.激素调控激素变化的异常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因素。若雌激素不足,破骨细胞过于活跃,这是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雌雄激素分泌不足,抑制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泌,PTH减少使肾维生素D活化障碍,1,25(OH)2D3生成减少,抑制肠钙吸收,骨矿含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现代化研究表明,中药的一些益气补肾药物具有这类激素样作用。却没有西药的副作用甚至对这些副作用有缓解作用。2.钙磷及其它微量元素的作用骨钙约占人体总钙量90%,其变化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而磷代谢异常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一个原因,氟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从骨中丢失,亦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个因素,中药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可以通过益气补肾方法调控金属元素代谢以达到治疗目的。3.免疫因素从调节免疫功能出发,亦是发挥中药治疗作用的一个途径,一方面有促进免疫的作用,另一方面有抑制免疫的效力,从而起到所谓“天平效应”,益气补肾养血类大多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中药调节免疫是从作用于下丘脑一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改善骨髓造血功能,调节细胞内环核苷酸含量及比例,提高和改善核酸代谢功能,改善吞噬细胞功能等,多方面发生作用,中药复方对免疫的平衡调节反映了中医阴阳气血的内在关系。三、从中医治疗原则出发药膳和食疗产品骨质疏松症是人体衰老的重要表现,论治骨质疏松症的特色出发,探索药膳及食疗产品的开发,目的就在于把临床治疗溶于人们日常生活饮食之中,通过一日三餐,日积月累,不断地提高和维持人体对抗骨质疏松症病变的能力。根据石氏临床经验,对中药学经典著作《本草经》所载药物进行了分析,遴选出三十多味具有坚筋骨、续绝伤或又可补益气力的药物,划分为八类归纳如下:1、平补肾气、强筋骨:2、养肺金以滋肾水:3、壮阳固肾:4、益肝肾阴血:5、用精血之品大补元阴:6、甘酸益肝,以利筋骨:7、调和脾胃、生津养血:8、荣筋通络。从益气补肾的治疗原则出发,拟定了一张药膳食疗基础方:党参、黄芪、甘草、天门冬、狗脊、川续断、杜仲、桑寄生、石楠叶、枸杞子、乌梅、酸枣、羌活、独活。故此方重在补气养精血,我们选用母鸡作治疗骨质疏松症药膳食疗的载体。最好的烹饪形式是清炖和清煮母鸡,八成熟后,加入药物直至煨熟,喝汤吃肉,长期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偏方:

  • 下一个偏方: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