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偏方大全 >> 内科偏方 >> 内科杂症 >> 正文  

8220 郁证 8221 论治

推荐阅读 ?

荷美姿

  • 吃避孕药导致月经紊乱
  • 吃伟哥有依赖性吗
  • 预激综合症咨询
  • 维生素E有何作用

一、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都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二、(一)《内经》无郁证病名,但有关于五气之郁的论述,还有较多关于情志致郁的论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灵枢•本神》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灵枢•本病论》说:“人忧愁思虑即伤心”,“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二)《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脏躁及梅核气两种病证。观察到这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所提出的冶疗方药沿用至今。(三)《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结气候》指出忧思会导致气机郁结。“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四)金元时代,开始比较明确地把郁证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加以论述。如元代《丹溪心法•六郁》已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五)明代《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六)自明代之后,已逐渐把情志之郁作为郁证的主要内容。如《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景岳全书•郁证》将情志之郁称为因郁而病,着重论述了怒郁、思郁、忧郁三种郁证的证治。《临证指南医案•郁》所载的病例,均属情志之郁,治则涉及疏肝理气、苦辛通降、平肝熄风、清心泻火、健脾和胃、活血通络、化痰涤饮、益气养阴等法,用药清新灵活,颇多启发.并且充分注意到精神治疗对郁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王清任对郁证中血行郁滞的病机作了必要的强调,对于活血化瘀法在治疗郁证中的应用作出了贡献。综上可知,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狭义的郁,即单指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明代以后的医籍中记载的郁证,多单指情志之郁而言。三、根据郁证的临床表现及其以情志内伤为致病原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当这些疾病出现郁证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以下辨证论治。【病因病机】郁证的病因比较明确,即情志所伤是导致郁证的病因。而其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涉及心、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是郁证的主要病机所在。一、病因:(一)情志失调七情过极,刺激过于持久,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导致情志失调,尤以悲忧恼怒最易致病。若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化火,则为火郁;气滞血瘀则为血郁;谋虑不遂或忧思过度,久郁伤脾,脾失健运,食滞不消而蕴湿、生痰、化热等,则又可成为食郁、湿郁、痰郁、热郁。(二)体质因素原本肝旺,或体质素弱,复加情志刺激,肝郁抑脾,饮食渐减,生化泛源,日久必气血不足,心脾失养,或郁火暗耗营血,阴虚火旺,心病及肾,而致心肾阴虚。如《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所说:“诸郁,脏气病也,其源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偏方:

  • 下一个偏方: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