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养生保健 >> 正文  

独家解读如何应对5种常见心理问题

  2011年10月10日是第2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 促进精神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有72.3%的人群尚不知晓自己处在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类精神心理疾病中。据相关调查研究数据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神疾病患者已经超过30%,全球不发达国家的精神疾病患者平均在15%左右,精神疾病患者占总人口比例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大。常见精神疾病有哪些表现,又该如何应对治疗?

  如何防治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有关专家指出,抑郁症是现代人在巨大精神压力下,忧思愁结,郁结于心的产物。那么,如何对抗抑郁症呢?

  1、不要自责。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你没有能力创造或选择它。因此,不要自责“我为什么得了这种该死的病”,而应明白自己急需帮助,积极踏上寻求康复的治疗之路。

  2、简化生活。患上抑郁症后,就要适当改变一下生活。不要期望可以像发病前一样,如果发现某事太难做,干脆置之不理。如果还要求自己像个健康人一样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或快速完成某项任务,你可能会觉得力不从心,从而变得更加沮丧。

  3、认真遵循治疗方案。依照处方服药,定期就诊。让医生能够准确地监测到疗效,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避免做人生重大决定。患上抑郁症后,做出重大决定的能力就会受影响。因此,最好等抑郁症好了之后,且对决策力有信心时再做重大决定。

  4、参与活动。参加一些擅长的、能让自己有成就感的活动,即使一开始你只是个旁观者,也不要放弃这些机会。这样的活动能让你逐渐恢复自信,对治疗抑郁症大有裨益。

  5、坚持正常活动。有的患者本来可以正常上班、可以正常做家务,却不去做。这是很有害的。越这样越感到自己没用。实际上患者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有能力搞好家务。只要该干的坚持干,自己的情绪就不会日益低落。

  6、改变心理。从认识到自己虽有抑郁症开始,要注意情绪、行为和感觉的变化,也要留心思维方式、反应能力以及对吃和睡的态度的变化。要学会区分消极的想法和积极的想法。每当您有了消极的想法时,首先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与一种较为客观的看法相比较。多做一些使您心情舒畅的事,如打扫房间、骑自行车兜风、欣赏音乐,并且要定时定量进餐,不要喝酒,按时起床参加锻炼。

  如何应对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大脑里反复出现某种念头或反复做一些刻板的动作,而强迫症患者本人也认为这种念头或动作没有必要,为此十分苦恼,有强烈摆脱的愿望,但又无能为力。75%的患者起病于30岁以前,多缓慢起病,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常见的强迫症状有:

  1、强迫怀疑自己: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明知毫无必要但仍不能摆脱。如出门时怀疑家门是否锁好了,检查再三,走下楼去仍不放心,又要回来。

  2、强迫性穷思竭虑:对日常生活中一些自然现象反复思索,明知缺乏意义,但又不能自我控制。

  3、强迫联想:出现一个观念或者想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另一观念或语句。

  4、强迫意向:反复体验想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明知这是荒谬的、不可能的,但无法摆脱这种冲动。

  患病者多与自身性格有关,如他们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事追求完美,事后反复检验,苛求细节。他们过于自我克制、自我关注,过于谨慎。为此,他们常焦虑、紧张和苦恼。此外,该病还与遗传、体内的生化物质改变以及大脑某些结构改变有关。

  对策:如果只与性格和心理因素有关,那么试着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会有良好效果。工作要学会张弛有度,思维开阔些,性格开朗些,一些追求不到的东西要学会放弃。如果难以做到这些,可及时求教于心理医生获得他们的帮助。

  如何摆脱焦虑症

  焦虑症,全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反复并持续的伴有焦虑、恐惧、担忧、不安等症状和植物神经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骨科专家独家解读如何养护颈椎
    独家 误食有毒工业盐如何急救
    从 非你莫属 沟通失控解读沟通技巧
    独家 专家谈冬季如何养护心脑血管
    独家 营养师解读春节怎么吃饭最健康
    独家 元旦腊八双节如何养生
    独家解读黄曲霉毒素危害
    解读4个错误健康常识 冰敷额头不能退烧
    独家解读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专家解读如何对抗抑郁防失眠
    独家 中医解读冬至如何养生防病
    独家 冬至晒晒后背可防抑郁
    心理学家解读白领如何对抗强迫症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