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疫情疾病 >> 正文  

猩红热早期症状与感冒类似 医生介绍区分方法

  ●今年前五个月广东猩红热发病超去年总数近一倍,患者绝大多数为青少年儿童

  ●广东报告的猩红热病例致病菌与香港相同,均为溶血性甲型链球菌

  ●猩红热通过呼吸道飞沫感染,初期症状与感冒易混淆,随病情发展猩红热会出现皮疹和脱屑

  近日,香港连续出现两宗猩红热死亡病例,为十年来首遭,而粤港澳三地今年以来猩红热发病情况均比往年明显上升。记者从广东省卫生厅获悉,今年前五个月,广东共发生猩红热483例,超去年全年总数近一倍。儿童感染科专家指出,猩红热的早期症状与感冒接近,容易使家长混淆,但猩红热在发病2~3天后会有全身性的红疹,家长发现孩子异常后应及时送医。猩红热虽无疫苗,但抗生素治疗效果理想,及时确诊、治疗一般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文/记者任珊珊、卢文洁 实习生温利 通讯员梁宁、马军

  医学指导/ 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主任徐翼

  病情:半数患者为4岁以下儿童

  截至今年6月21日,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报告今年上半年香港猩红热个案已达419宗,超出过去两年总和,属不寻常的暴发,93%患者是10岁以下小童,出现一宗死亡及两宗并发症个案。其中,上个月底一名7岁女童因感染猩红热死亡,是过去十年来香港首宗死亡个案。

  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峰表示,今年5月底止广东报告的猩红热共483例,病例中约有半数为四岁以下儿童,20%则为中小学学生,很少有成人患者。他说,近三年来,广东没有出现重症病例、死亡病例,都属于零星散发病例。

  预测:发病高峰将持续至八月份

  何剑峰指出,猩红热在春夏高发,广东发病高峰通常出现在4月至8月份。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预计,预计猩红热的感染高峰期在未来两个月内将会持续。而香港医学界认为,随着个案增加,重症病例也会增加。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主任徐翼说,猩红热容易在中小学生中造成感染和传播,但就该院今年猩红热病例的接诊情况看,病例基本都是散发,未见聚集性暴发。随着下月中小学开始放暑假,学生感染猩红热的几率将会降低,但散居儿童染病风险仍然存在。

  病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提醒:早期起病易与感冒混淆

  徐翼介绍,猩红热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猩红热主要是由甲类链球菌引发,少数病人因感染乙类链球菌致病。”何剑峰表示,广东检出的猩红热致病菌与香港检出的病菌相同,均为甲型链球菌。   

  链球菌是一个“麻烦”的细菌,感染了链球菌出现猩红热后,人体会出现发烧、咽峡炎、皮疹、脱屑等症状。徐翼说,对付猩红热没有特效疫苗,“不过这种感染病不是很可怕,只要及时确诊并采取抗生素治疗,口服或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患者一般只需要门诊治疗。”

  但为何香港的猩红热病情会导致死亡个例呢?据介绍,香港报告的致病菌属于甲型链球菌变种。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主任袁国勇表示,链球菌变种后会增加传播力及毒性。由于基因重组,人类的免疫系统难以辨别及控制新病菌,导致病菌可大量繁殖入血,造成血中毒,或败血性猩红热,导致死亡率上升。

  提醒:早期起病易与感冒混淆

  虽然猩红热的治疗对于医学界不是难题,但家长对此病也不应轻视。徐翼表示,猩红热患者中部分人会出现并发症,主要有三种并发症:一是局部感染,表现为咽后壁脓肿、中耳炎、淋巴结炎;二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三是导致免疫损伤,如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徐翼说,如果猩红热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者因患者的个人体质,就有可能出现并发症。

  为此,徐翼提醒,家长只要留意到孩子的异常最好及时送医。值得注意的是,猩红热起病的初级阶段,表现为发烧、喉咙痛等,很容易与感冒混淆,有些家长就在药店自行买药给孩子服用。但其实细心留意,猩红热与感冒还是可以区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香港开学10天出现18人确诊猩红热
    小儿常见病的症状护理及预防之猩红热
    疾控专家提醒猩红热发病多集中于3至8岁
    香港猩红热细菌变性早期症状与感冒很相
    湖南省6月份艾滋病死亡和猩红热疫情上
    深圳今年279例猩红热报告 4至10岁占近
    儿童发热出皮疹或排查猩红热 如何护理
    香港出现今年第二宗儿童疑感染猩红热死
    猩红热发病率倍增  2至8岁儿童最易患病
    进入传染病高发季节 猩红热病例同比剧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