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疫情疾病 >> 正文  

女性脾气暴躁精神不振需排查甲状腺疾病

  脾气暴躁、疲倦懒动、心跳加快……不少女性经常感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专家提醒,这时候或许要警惕是否得了甲状腺疾病。

  5月24日至28日是第二届“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昨天下午,江苏省内分泌学会举办了一场大型甲状腺知识科普讲座。专家呼吁全社会关注甲状腺疾病。

  采访专家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 刘超 教授

  江苏近一成人患甲状腺病

  刘超教授曾经主持一项全省甲状腺疾病调查,统计显示,江苏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亢)占全省人口0.79%,甲亢亚临床患者(轻微)占全省人口1.39%;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减)占全省人口0.43%,甲减亚临床患者(轻微)占全省人口6.28%。也就是说,全省有8.89%的人患有甲状腺疾病,总人数达658万人。

  刘超教授介绍,甲状腺是一个蝴蝶形的小器官,位于气管前,为人体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状腺素参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是身体的“中央调节器”。在甲状腺疾病中,比较常见的是甲减和甲亢。甲亢的症状表现较为明显,更为人们所熟知;而甲减却因为症状的隐蔽性较高,在不知不觉中,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甲减”的全称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指甲状腺不能产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来满足人体的需要。不难想象,如果机体没有足够的甲状腺激素,身体其他部分和器官的能量代谢水平也会减弱,出现精力不济、昏昏欲睡、发胖健忘等常见的“亚健康”症状,也就不足为奇了。

  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领域的第二大疾病,常见的病种包括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但是,由于甲状腺疾病的公众认知度较低,接近一半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

  脾气变坏要防甲亢

  有一位女强人,工作上风风火火,可回到家一件小事都会让她不开心,老公、孩子常成了她情绪发泄的对象,她本人也很痛苦,不知为何总是情绪失控。医生检查发现她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现在20多岁的白领被诊断为甲亢的越来越多了。对于工作压力比较大的白领来说,光顾着在职场打拼,不注意自我调节、减压,甲亢可能就会找上你。”

  刘超说,在内分泌门诊发现,女患者主诉最近心情不好,容易发脾气时,多数人会查出甲亢。这个人群有很大一个特点,就是特别要强,容易“上火”,夫妻感情不好,同事关系差。影响到生活质量。而多数患者自己不知道“爱发火”是出现了内分泌疾病,家人也不知情,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患上甲亢的人容易出现心慌、心跳加快、怕热、多汗、吃得多但仍消瘦、性情急躁且情绪易激动、甲状腺肿或肿大等症状。需要警惕的是,如今甲亢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也成了甲亢的高发人群。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内分泌活跃,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长期处于紧张、劳累、熬夜等状态,就很容易引起甲亢。

  患上甲亢的人除了要及时就医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吃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白菜、海鱼、虾、蟹、贝类等。而对于女性白领来说,最好的“药方”就是调整好心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切忌钻牛角尖,保持乐观,同时还要学会自我减压,多到户外活动,放松身心。

  35岁以上女性警惕甲减

  对于女性而言,尤其需要关注甲状腺疾病。无论是甲亢还是甲减,甚至是单纯甲状腺抗体滴度过高,都可以导致不孕不育或胎儿发育异常。在人群中,每6个女性就会有一个可能患上甲减。在医学意义上,甲减的高危人群是35岁以上的女性群体。由于甲减初期可能从一些轻微症状开始,让女性逐渐出现精神萎靡不振、身体机能紊乱,甚至导致育龄期女性不能正常怀孕和生育。在此阶段,如果仍然得不到发现和治疗,甲减最后会导致心肌梗塞,心脏、肾脏等器官积液衰竭的风险大大增加,甚至导致老年认知方面的障碍。

  更为重要的是,甲状腺疾病还是对母亲这个神圣角色的重要威胁。这是因为,甲状腺疾病对妊娠的女性及其后代的负面影响极大。对于妊娠早期的准妈妈,甲减会增加胎儿早产、死产,胎儿智力和生长发育障碍,以及发生胎盘早剥的危险。而在已经平安度过妊娠期,享受初为人母的喜悦之时,新妈妈在分娩后的一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霉菌性阴道炎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吗
    女性如何自摸提早发现肿瘤
    女性每年必做四项查体
    女性常饮八珍乌鸡汤益气补血
    女性常吃苹果有哪些好处
    女性痛经预示哪些妇科疾病
    研究发现女性妒忌和生理周期有关
    女性为何比男性更易神经衰弱
    女性冬饮三鲜鸡汤健脾养颜明目
    盘点最令女性讨厌的20个坏习惯
    女性吃9种食物为乳房补充营养
    女性必做的妇科检查
    女性经期吃什么美容补血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