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如何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怎么了

  有许多冷藏食物的建议是“把食物放凉之后再放冰箱”,在室温下放凉,食物会有很长的时间处于适合细菌生长的温度。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这并不合理

  云无心(微博):

  食品工程博士,现在美国从事食用蛋白质的研发工作,通俗点说,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如何做饭”。

  “思念”水饺又让人们认识了一个新名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细菌?为什么国家标准会“降低”?作为消费者,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球状细菌,在显微镜下看,它们聚集成簇,像葡萄一样。不管有没有氧气存在,它们都可以生长。在良好的营养环境中,它们会长成黄色的“菌落”。它们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尤其是人和动物身上。在健康人中,鼻子、喉、手以及伤口处,是最适合它们生长的地方。

  它们对温度很敏感,在55°C下,3分钟就能死掉90%,通常的烹饪足可以杀灭它们。

  不过,在被杀死之前,它们会分泌胃肠道毒素,人吃了之后会引起恶心、呕吐、胃痉挛和腹泻等症状。这种中毒是急性的,一般在1到6小时之内发作,最快的只需半小时。大多数症状不会严重,在两三天内会恢复健康。

  虽然脆弱,但是它们的毒素极为顽强。在牛奶中,100°C加热70分钟之后都还会有10%的活性留下。毒性也比较强,1微克毒素就可以引发症状。如果食物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达到每毫升10万个,就能够产生这个水平的毒素。

  细菌本身很容易杀灭,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毒素却能够经受酷热考验。所以,如果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高,可以说明食物受到了污染;但是,一种检测结果低并不能说明“没有问题”。比如,如果一种食物曾经被该细菌大量污染,然后又经过加热,那么检测结果将是“细菌数合格”,但其中同样可能存在足以致病的毒素。

  最容易感染这种细菌的食物有:肉类、禽类、蛋类、水产类、奶制品等等。

  对于消费者而言,对于“可能危害”的东西必须“零容忍”。但是这并不现实。就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说,要实现“零容忍”将会使生产成本大大提高,这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来埋单。

  因为它们产生毒素需要比较大量的细菌数,追求“零容忍”没有必要。国际微生物规格委员会(ICMSF)制定的《食品微生物限量规定》中,有对各种食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要求。其中没有速冻水饺,不过有“冷冻面食”和“冷冻禽肉”可以参考。

  对于这两种食品,ICMSF的规定是:取5个样品分别检测,只要有一个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过每克10000个,就不合格。对于冷冻面食,如果只有一个样品的菌数高于每克100个但是不超过10000个,那么也算合格;如果有两个或者更多这样的样品,则不合格。而对于冷冻禽肉,则是允许一个样品高于每克1000个但是不超过10000个,而其他四个样品不超过1000即可。在其他食品中的规定不尽相同,不过也都是允许一定的存在。

  现行国家标准中,规定速冻水饺中“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国际标准相比,的确是过于严苛了。在新国标的征求建议稿中,标准改成了与ICMSF的冷冻禽肉一致,就比较合理了。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不仅仅会发生在工业食品中,自己制备食品同样有感染风险。很可能只是因为感染症状并不严重,所以难以引起关注,感染的人一般也不会去查明原因。

  美国疾控中心(CDC)提供了如下建议来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1、  制备食物之前用肥皂和水充分洗手,尤其是指甲内;

  2、  鼻子或者眼睛感染时不要去制备食物;

  3、  手或者手腕有伤口时不要制备食物,也不要给其他人端送食物;

  4、  保持厨房与就餐区域的清洁卫生;

  5、  如果食物要保存2小时以上,要么在60°C以上保温,要么在4°C以下冷藏。

  6、  做好的食物装在宽而浅的容器中尽快冷藏。

  这些也是避免其他致病细菌污染有效措施。有许多冷藏食物的建议是“把食物放凉之后再放冰箱”,在室温下放凉,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七种方法预防乳腺炎
    专家教你如何防流感
    如何发现孩子腮腺炎症状
    四项原则预防乳腺疾病
    女性如何自摸提早发现肿瘤
    骨科专家独家解读如何养护颈椎
    咳嗽不止该如何正确用药
    头发脆弱的男性如何护发防脱
    耳机族如何保护听力
    生活中如何科学护理耳朵
    假日娱乐如何防止孩子听力受损
    感冒时乘飞机该如何护耳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四种口腔疾病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