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延迟退休 争议的背后 退休政策亟需调整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本刊记者/王全宝 文/王迪

10月25日,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中,删除了之前“可以一次性领取养老金”的条款,规定养老金按月领取。

细微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养老金面临“吃紧”的隐忧。两天前的10月23日,人保部举行的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考虑到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不断给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带来的巨大压力”,“人保部密切关注世界各国调整退休年龄政策的动态,重视研究退休年龄相关问题。”

实际上,是否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争论由来已久,形成“挺退派”和“延退派”两大阵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看来,之所以政府不敢贸然推行延退政策,主要是怕引起社会矛盾,但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是或早或晚的事情。

缺口的养老金

10月1日,上海市出台《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简称《试行意见》),决定从当日起,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

此《试行意见》一出,立刻引起媒体质疑,称上海推行“柔性退休”政策的背后是为缓解基金缺口压力。

针对媒体质疑,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称人社局)副局长鲍淡如立即回应,“出台试行意见目的是为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为了缓解养老基金的压力”。

对于上海试行的“柔性”退休政策,10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尹成基一语带过,“人保部将持续关注”。

“上海敢作敢为,开了历史先河。”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对上海“柔性退休”政策给予积极评价。

郑秉文批评某些政府部门为了安抚网民,讨好舆论,一直都不敢直接答复和正面应对延迟退休政策问题,“媒体刚刚报道,记者一追问就谁也不敢得罪网民,都缩回去了”。

实际上,延长退休年龄很早就是社会关注的热点。2000年之时,老龄化问题被列入国家重要议事日程,其标志性事件是成立国家老龄委员会,主任由当时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担任。

同一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向中央有关部委提交了《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的报告。该报告中,专家建议国家应尽快确定推迟退休年龄方案,理由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危机。

根据《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报告当时的统计,养老基金存在严重的收不抵支的情况:1997年基金收不抵支的城市有5个,1998年扩大到21个,1999年又增至25个,基金缺口187亿元,2000年基金缺口预计为357亿元。

人口老龄化加速、退休人员不断增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当期征收的养老保险费和所需支付的养老金存在严重缺口。

为此,该报告向中央建议尽快确定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案。报告认为,退休年龄的延长可以同时起到基金增收减支的功效,作用十分明显。根据测算,在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报告建议具体分四阶段逐步延长退休年龄:第一步,用5年时间清理和取消提前退休工种,基本达到严格按法定退休年龄执行;第二步,用5年的时间取消女工人、女干部退休年龄的差别,女职工一律55岁退休;第三步,用10年时间初步将退休年龄推迟至65岁。

之所以分四步走,曾参与该报告起草的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的解释是:以避免引起社会震动。在政策上必须严禁用早退休方式处理就业矛盾,防止将失业压力转为养老负担。

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称,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

无法预测该负责人所透露的事实是否会成为现实,但从2009年起,中央对养老问题的应对之策变得更加密集,先是宣布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并提出了流动人口养老计划的草案,今年又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异地对接提出了新方案。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老龄办开始着手组织一个老龄战略研究课题,分20多个课题分别进行不同层面的研究,涉及到老年人领域的方方面面。 今年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白皮书称,到2035年,中国将出现2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中国社科院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常服补肾药可延迟骨老化预防老年驼背
    上海柔性延迟退休年龄 男性不超65女性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