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无铅皮蛋 宣传被指误导消费者 儿童慎食皮蛋

“无铅皮蛋”并非完全无铅 专家提醒儿童慎食皮蛋

“无铅皮蛋”宣传被指误导消费者

端午节将至,粽子商战硝烟正浓,皮蛋也趁端午节上演“无铅工艺”大战。众多专家指出,“无铅工艺”生产出来的皮蛋,并不是完全不含铅,因此儿童应少吃或不吃皮蛋。而国家相关部门更是指出,皮蛋产品应当标注“儿童不宜食用”和“成人不宜过量食用”等提示语。

6月9日,《法制周报》记者走访了长沙市多家超市,调查发现鲜有皮蛋产品标注提示,更有不少超市,直接宣称销售的皮蛋为“无铅皮蛋”。

端午节将至皮蛋产品热销

6月16日,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记者走访了解,端午节未至,粽子商战硝烟却已正浓,皮蛋也趁端午节上演销售大战。

值得关注的是,皮蛋销售大战背后隐藏的是技术大战——无铅工艺大战。6月9日,记者走访了麦德龙超市四方坪店、家乐福超市芙蓉广场店、万佳惠超市马栏山店和新一佳超市银盆岭店,发现各大超市均将粽子、皮蛋热销产品,摆在超市入口处或货架最醒目的位置。

麦德龙超市一促销人员向记者表示,端午节促销已提前,很多皮蛋都在打折。促销人员指着一盒28枚装的“迎松”松花皮蛋说,这个很划算,20枚装的皮蛋礼盒售价41.99元,只要加几元钱,就可以买到28枚装的“迎松”松花皮蛋礼盒,相当于几元钱多买了8枚皮蛋。

记者发现,除了有皮蛋礼盒,还有的商家把眼光放在了“搭配组合”上,因为端午节除吃粽子,还有吃皮蛋和咸蛋的传统,所以很多商家就采取买加赠、捆绑式和拼盒的形式促销,如神丹的“端午三宝”里面,就由黄咸鸭蛋、松花鸭皮蛋和香粽组合而成。

记者观察,几个超市销售皮蛋等产品的货柜前都挤满了人,不少家庭主妇在挑选皮蛋产品。一位购买了不少皮蛋的李姓女士告诉记者,“多买点皮蛋,因为家里人喜欢吃,还买了点送朋友。(选择的)关键一是看品质好不好,二是也看看价格因素。”

专家称“儿童慎食”

但是,不断有食品专家提出要慎食皮蛋,尤其是少年儿童,应当少食用甚至不食用皮蛋,以免影响其健康成长。

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农绍庄说,过去在腌制皮蛋时,要加些氧化铅或铜等重金属,为的是促使蛋白质凝固,若长期食用,其中的铅或铜会引起慢性蓄积影响健康。如今改良工艺后,用硫酸铜、锌等代替氧化铅,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含铅的物质,“无铅皮蛋”由此得名。

很多人以此来判定皮蛋无铅了,可以放心多吃了。其实,采用无铅工艺生产皮蛋时,只是不再人为地添加铅,但食品本身会有一定的铅含量,无铅皮蛋并不是完全不含铅,只是铅的含量比原来要低得多。因此国家规定,无铅皮蛋的铅含量小于0.5毫克每公斤的即为合格品,可见无铅皮蛋铅含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院汪雪蓉博士认为,无铅皮蛋的铅含量比传统皮蛋低很多,是用硫酸铜与硫酸锌等原料制作而成,它代替了传统的氧化铅和氧化铜,重金属含量大为减少。微量的铅对成年人的健康影响不大,但对儿童来说,无铅皮蛋也以少吃或不吃为好,因为儿童对铅非常敏感,肠道内的吸收率高达50%。

汪雪蓉博士同时指出,在选购皮蛋时,如果发现蛋壳的表面有较多的斑点,剥壳后蛋白颜色黑绿或有黑点,则不宜选购。

而在2006年,卫生部卫妇社发〔2006〕5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为了预防儿童铅中毒,应避免儿童食用皮蛋。而《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第五项明确规定,“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因此按照规定,皮蛋产品理应标注“儿童不宜食用本产品”和“成人不宜过量食用”等提示语。

“无铅皮蛋”并非完全无铅

据记者调查了解,2008年9月,我国从有利于食品质量安全出发,新修订了皮蛋的铅含量标准,删除了原皮蛋标准中的传统含铅加工工艺。在新标准中,对皮蛋的含铅量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不大于0.5毫克/千克,这一含量比原来《蛋制品卫生标准》中要求的皮蛋铅含量2毫克/千克降低了不少。

既然已经采用了无铅工艺,为什么皮蛋中还会出现含铅量的规定,有关人士解释,无铅工艺是指在皮蛋加工的过程中不使用铅化合物,不等于皮蛋完全无铅,因为在鲜蛋、空气、水、土壤中均含有少量的铅。

与此同时,众多食品专家宣称:“无铅皮蛋”并非完全无铅。皮蛋生产商家理应标注提示消费者——“儿童不宜食用本产品”和“成人不宜过量食用”,但是记者调查发现,鲜有厂家在皮蛋产品上标注,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无肾妇人 每天步行20公里顽强存活11年
    无铅松花蛋也含铅 儿童应少吃以免影响
     无法检测 的添加剂应当禁止使用
    超级细菌出现全球蔓延趋势  无视 一切
    小饭桌多数 无证 经营 工商部门不好管
    中国每年超百万人死于吸烟 七城市创 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