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常识 >> 中医 >> 正文  

延年益寿抵抗衰老

片豆腐汤、西红柿鸡蛋汤等,同时绿豆粥、赤豆粥等也是祛暑上品;忌食过热或过冷等刺激性食物;西瓜清香解暑,甘凉可口,为清暑解渴佳品,西瓜皮单味煎服可治夏日中暑;连瓤食之,能利咽、利尿、利胆、退黄,但需要注意的是,体质属寒者应慎食或不食;以瓜瓤连汁置瓶密封,3个月后可外敷治烫伤。

进补当以平衡为贵;胃以喜为补;进补莫与气血为难;药补不如食补——

进补之道

进补当以平衡为贵 进补当以辨证论治为纲,人的体质各异,男女老少有别,如人参补气;西洋参滋阴;鹿茸壮阳;阿胶补血,各有不同,服补品应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泻其有余,补其不足,如精神倦怠、汗出气短等气虚者,宜服补中益气汤;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血虚者,宜服归脾汤;潮热盗汗、口干咽燥等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四肢不温、阳痿早泄等阳虚者,宜服右归丸。

胃以喜为补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具有消化、吸收、输布营养的功能。清代名医叶天士有一句名言:“胃以喜为补。”所以我不吃过量之食与不喜之饮,也不乱吃补品,而服一点不为人重视的活血药与运脾药,故能每餐必饥,每食必喜,乐而不疲,保我康宁。

进补莫与气血为难 临床常将补药与活血药合在一方之内,动静结合,补而不滞,既能消除补药的黏腻之弊,又可充分发挥补药的功效,有一举两得之妙。

药补不如食补 通过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食物适宜调摄,可使皮肤光滑、气血流畅、健康长寿。历代医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汉代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可驱寒;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冬虫夏草炖鸡可治肺气肿、高血压;扁豆红枣汤可补脾胃;桂圆肉汤可补心脾;枸杞子汤可明目、美容等。当然,食补也应辨证而施,阳热体质的人不宜多食生姜、大蒜、辣椒、羊肉和狗肉等温性食物;阴寒体质的人,不宜多食水果、冷饮、鸭子等凉性食物,否则易招疾病丛生。

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加火慢煎至黏稠,具有补脾润胃、祛除浊气等功效,老年人饥即可食,不必计顿,味美而益人,不失为养生良法——

食粥养生

我在平时喜欢食粥养生。粥方种类有三:一为白粥,纯用大米、麦、粟、玉米等谷类加水煮烂而成;二为食品粥,即在白粥中添加其他食物同煮;三为药粥,即在白粥中加用中药同煮而成,如夏季常用大麦和粳米煮粥,可养胃扶正、清热解暑;对有反胃呕吐、腹痛泄泻的中老年人,可取生姜30~50克(切成薄片),炒米50克共煮粥,以暖脾止泻、和胃止呕;治慢性肾炎蛋白尿,可选黄芪粥,以补气摄精;治咳血、吐血,可选白及粥,以补中止血;治糖尿病口渴易饥,可选山药薏苡仁粥,以补益脾胃等。

专家简介

颜德馨 1920年出生,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2009年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在从医生涯中,论著甚丰,其中养生专著有《中国中医抗衰老秘诀》、《气血与长寿》等。擅长治疗疑难杂症、老年病等。

(编辑:张蔚蔚)

颜氏膏方 您也可以做

膏方是用中药配伍熬成的膏状滋补剂,医生会根据您的体质,量体裁衣,开出单味药或多味药配合组方,再把这些药经过多次煎煮,滤汁去渣,加热浓缩,然后加入某些辅料,如阿胶、红糖、冰糖、蜂蜜等来收膏,制成一种比较稠的半流质或半固体状的制剂。膏方药物浓度高、体积小、药性稳定、贮存时间长、便于长期服用,可以说是一种滋补强身、抗衰延年的最佳剂型。下面就把我用于防衰老的膏方介绍给大家,以飨读者。

具体方法是:红花、桃仁、赤芍、柴胡各9克,丹参12克。共倒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反复煎煮3次(第一次加水350毫升,大火煎煮30分钟;第二次、第三次均加水250毫升,大火煎煮20分钟),合并3次所煎汁液,倒入砂锅中,用大火煮至浓缩,再加2~3勺蜂蜜继续熬,把药汁收成膏状,盛在一个容器里放冰箱备用。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0~15毫升,温开水冲服。

顺适气候,调节气血平衡,是中医养生的主要内涵,一直为吾辈医家所遵循——

顺适调节

中国古代思想家反对人与天相互敌对的观点,而讲求天人合一。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能互相协调,生命与自然就“并行而不悖,偕行而不替矣”。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应”,只有“调于四时,合乎阴阳”,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健康常识:

  • 下一个健康常识:
  • 相关文章
    常练延年益寿养生补气安神(图)
    老人防病益寿3大绝招
    脚跟走路可延年益寿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