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常识 >> 保健 >> 正文  

五要素保经络通畅身体棒

经络是人体内一个庞大的交通网,它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阴阳”的巨大作用。这个网络如果不通的话,机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只有疏通它,才能告别疾病,并且找到头凉、脚热、气足、血畅、便通的健康感觉。

但凡在北京生活过的人,无论开车的还是坐车的,都领教过北京交通拥堵,寸步难行的苦恼。人体就是这样一个拥堵的“城市”,经络就像这个城市中的交通网。它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到联系脏腑、沟通内外气血运行、滋养全身、抗御病邪等作用。一旦某处经络不通,就如交通拥堵、水管堵塞一样,招致诸多麻烦。那么,如何知道机体经络是否通畅呢?这里有五个重要的参考指标,那就是头凉、脚热、气足、血畅、便通。

①头凉

老人常说“头凉体自健,足暖身自安”。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位于人体最上端,又是人体暴露于环境中最多的部位,按照“热上浮、冷下沉”的规律,头部的特点是比较容易发热。然而头部确实是人体最怕热的脏器,比如高热时,头部最热,大脑失常,就开始神志不清、说胡话,如果高热不退,大脑很可能被“烧坏”,再也不能恢复正常的思维。

正常情况下,大脑是如何保持冷静呢?这就必须靠人体下身的阴气来降火,保持头部清凉;而如果人体上下经络不通的话,阴气上不来,头就较热。因此,如果经常头脑昏沉,或者感到烘热,就有可能是人体上下经络不通。

最常见发热的疾病是“感冒”,其中,“感”是机体生病的过程,“冒”是自愈的过程。“风由头入”,风邪由头部进入身体,造成经络不通,感觉不适,这是“感”。而出汗、发热、流鼻涕、咳痰等症状是机体康复的“自救行为”,这是“冒”。“冒”出来以后“感”才可以愈,不让它们“冒”出来,身体就会积攒能量再次向外驱赶病邪,这就是经常性“感冒”的真实原因。所以我们平常闷被子、喝姜汤、刮痧就是疏通经络,驱使邪气往外“冒”。

②脚热

说完头凉,我们说说脚热。脚部处于气血输送的最远端,如果经络瘀堵,上身的阳气能量不能及时补充到脚部,脚就寒冷发凉。俗话说:寒从脚上起。传统中医认为,寒邪多是从脚部入侵的,遇到脚凉即防御能力变弱的时候,寒气更是容易“乘虚而入”,所以脚要注意保暖。

要想脚不凉,就要疏通腿脚的经络,众所周知泡脚法效果很好,如果在再配上抓脚法效果会更好。

疏通腿脚经络的“抓脚法”

每天睡觉前温水洗脚,然后平躺在床上闭目,全身放松,意念集中在双脚上,然后让脚背尽量绷直,十个足趾用力向脚心抓紧,坚持10秒;然后反过来脚背向前弯,脚跟用力向下蹬,坚持10秒。注意抓、蹬必须尽力,做到双腿酸软抓不动为止。休息后再抓,直到酸软无力。这个时候浑身出汗,坚持1周之后,全身经络通畅,身体自然会越来越健康。

该法贵在坚持,“人老腿先老”,老年人常练此法可以腿脚利落,身体健康。年轻人练此法,可以通经络,使得精神饱满,清除体内杂气。

此外,“脚要热”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尽量不要赤脚,冬天不要穿太薄的丝袜,这都是不容忽视的健康环节。

③气足 ④血畅

血气在经络的运行通常是一体的,“气”最通俗的理解应该是身体能量的运输和运用,而气是由血转化而来的。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就是说,“气”是冲锋陷阵打仗的那一部分“兵力”,血为气之母,“血”就是储备的粮草和援兵。

评价一个人的气血如何,一是看爆发力(气足),二是看耐力(血足)。气血足、气血通畅的人,一般反应机敏、动作麻利、精力充沛。而反应迟钝、动作迟缓,说明血生气的转化比较慢,这也是血虚的一方面。而血虚的实质:一是体内血液不足,二是经络不通,供应输送缓慢。

除了严重的出血和疾病,一般真正缺血、贫血的人还是很少的,大部分是气不足、经络不通。一想事情头就晕,工作不久就无精打采,这实际上是“底气不足”,经络不通,导致血行不畅,供不上“气”。所以,血不在补而在养,气不在补而在疏。

养血:11点必须睡

如何养血呢?十二经络之中,胆经主气,肝经主血,子时(23:00~1:00)是胆气升发的时候,丑时(1:00~3:00)是肝血运行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保证睡眠,让胆气这个“帅”带领着肝血这个“母”浩浩荡荡地在人体经络运行一周,滋养全身,第二天才能精神奕奕。无独有偶,西方有谚语说:“11点后的睡眠,1小时胜过2小时”就是这个道理。

疏通气血:敲胆经

气血如何疏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敲胆经。胆经是少阳之气,生发能力最强,把它的气调起来了,全身之气及其带领的血也就随着疏通,流动起来。

敲胆经的方法非常简单,双手握空拳,每天在大腿外侧沿着裤缝用力敲打,敲打20分钟左右就能感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常识:

  • 下一个健康常识:
  • 相关文章
    午睡需谨记五要点与四禁忌
     雨水养生 五要诀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