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母婴保健 >> 怀孕期 >> 正文  

专家提醒 孕期妈妈的高血压可致命

  妊娠高血压是目前我国孕产死亡四大“祸魁”之一,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准妈妈尤其是外来女工和外来经营小生意的农村妇女,对应该在怀孕早期尽早前往医院建立《母婴保健手册》相关登记和定期产检等常识并不了解,一些孕妇是在孕晚期突然出现浮肿、头痛、昏迷甚至抽搐时,才想到赶往医院抢救。妇产科专家提醒:妊娠期高血压可夺命,定期产检并在孕初期做好初始血压等指标的登记,是对自己和胎儿生命负责的关键。

  34岁产妇身患妊高症不自知

  不久前,一位怀孕36周的34岁经产妇突然在家中感到身体不适,虽然几天前起就不时出现头痛、头昏等情况,只是这次的情况比以往更严重一些。在家人的陪同下,该妇女来到医院检查,产科门诊医生发现,该产妇自怀孕以来从未前往医院做例行产检和国家规定的各项生育缺陷(先天性缺陷)筛查,而此时其血压测量显示高达180/128mmHg,并伴有抽搐。“属于典型的妊娠高血压,如不立即剖腹生产,母婴性命随时可能双双不保。”在专家的果断建议下,该产妇当天接受剖宫产手术,成功诞下一女后,血压回归正常。

  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任利容博士指出,并非所有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都像这位产妇这么幸运,事实上,统计显示各地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产妇死于妊高症。

  妊高症多发于妊娠20周以后

  任利容博士介绍说,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一般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妊娠期高血压与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产妇心脏病等并列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四大因素,目前仍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专家曾对370万人群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平均发病率约为9.2%,患者按发病程度不同分为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4个等级。一般来说,有子痫前期表现的,一般不出以下七种情况:1、孕年龄≤20岁或>35岁;2、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妊高症或子痫病史;3、有原发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等病史;4、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的特殊表现,];5、体型矮胖体重指数>0.24者;6、精神过分紧张或工作强度压力大者;7、羊水过多、双胎、巨大儿葡萄胎者。

  据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全身水肿、恶心、呕吐、头痛、视力模糊、上腹部疼痛、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疾病,而是指男性在性活动过程中,包括性欲唤起、阴茎勃起、阴茎插入阴道、阴茎维持相当时间勃起状态和射精这五个连续的环节,]、胎儿生长迟缓或胎死腹中。由于极易出现全身性血管痉挛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狭窄和出现血流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致血管痉挛而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旋涡减速时症状消失。],因此妊高症患者常常因血管痉挛而导致供血不足,从而使全身多脏器逐渐走向功能障碍和衰竭。

  妊娠高血压严重时可夺母婴双命

  正常人的血压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有一定的波动幅度,当焦虑、紧张、应激状态或体力活动时,血压均可升高,而收缩压则随年龄的增长有所上升。产科医生提醒:在妊娠20周前反复测量血压在140/90mmHg以上,或在妊娠前即确诊患有高血压者,就可以称之为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任利容指出,产妇是否有妊娠高血压,医生们还常常需要通过结合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液黏稠度、红细胞压积等)、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心电图检查、B超检查等来确诊。比如,眼底检查发现有小动脉痉挛,动静脉比例失常,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等改变甚至视网膜剥离等,都可能是妊娠高血压的表现。妊娠期高血压是孕产妇死亡第二杀手,而且该疾病还会因导致产妇血压升高而出现重度子痫,从而使胎盘供血不足、胎儿宫内缺氧、早产、低出生体重、胎盘早剥、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等现象发生,因妈妈患者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造成的围生儿死亡高达150%。至300%。。

  在孕早期应录下基础血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母婴:

  • 下一个母婴:
  • 相关文章
    专家建议:产后妈妈多吃有助于哺乳的食
    产科专家:核桃虽好 准妈食用一天应限量
    孕产专家教你快速纠正异常胎位
    育儿专家:新妈妈哺乳期生病用药的问与
    专家推荐:新妈妈必知产后吃什么食物能
    育儿专家教你不同职业的新妈妈的月子食
    专家推荐:新妈妈产后不长胖的营养餐
    育儿专家教妈咪产后塑身妙招 帮你秒杀
    专家推荐:产后妈妈快速瘦身的窈窕计划
    专家提醒:产后瘦身不科学 后果很可怕
    专家提醒:产后妈妈急于瘦身也不能进误
    产后想瘦身 专家告诉你运动是最佳选择
    专家教你产后妈妈快速瘦身的窈窕计划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