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血吸虫肝病中药的治疗

【关键词】  血吸虫;肝病;中药治疗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肝大、腹痛、腹泻、便血。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晚期表现主要有肝硬化、巨脾、腹水等,见于夏秋季[1]。病人及保虫宿主为主要传染源,经粪便污染的水源、疫水及钉螺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感染率最高。本病属中医“蛊病”、“蛊疫”范畴。
    1  临床表现
    1.1  急性血吸虫病[1]  (1)潜伏期平均为40天。(2)主要临床表现:①发热:一般在38 ℃~40 ℃之间,间歇热型多见,热程2周至1个月。②过敏反应:可见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③消化系统表现:腹痛、腹泻、便血、肝脾大。④其他表现:可有咳嗽,少量咯痰,肺部干、湿啰音,亦可出现肾损害表现。
    1.2  慢性血吸虫病  轻者可无任何症状及体征,有症状者表现为慢性腹痛、腹泻、大便带血,或有里急后重,脓血便,肝大明显,轻度脾肿大,乏力,消瘦等[1]。
    1.3  晚期血吸虫病分4型  (1)巨脾型:脾明显肿大,质地坚硬。(2)腹水型:出现腹水,可有肾损害表现。(3)结肠增生型:有腹痛,腹泻,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不全性肠梗阻,左下腹可触及条索状肿物。(4)侏儒型:有晚期血吸虫病症状,并有身材矮小,性器官发育不良或不发育,第二性征缺失,一般智能正常[2]。
    1.4  异位损害  主要有肺型血吸虫病和脑型血吸虫病[1]。
    2  诊断[2]
    (1)有流行病学资料。(2)有各期临床症状及体征:①急性期:发热、肝脾肿大、腹痛、腹泻、便血。②慢性期:慢性腹泻、肝脾肿大。③晚期:肝硬化、巨脾、腹水。(3)实验室检查:①病原学检查:粪便检查或肠黏膜活检发现虫卵或孵虫毛蚴。②免疫学检查:有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者有助诊断。③血象: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晚期白细胞、血小板数减少。④肝功能检查:急性期转氨酶、球蛋白增高,晚期血清白蛋白降低,白、球蛋白比例下降。(4)急性血吸虫病应注意与伤寒、阿米巴肝脓肿、败血症鉴别;慢性血吸虫病应注意与慢性病毒性肝炎鉴别。
    3  中医药治疗
    3.1  急性期  发热微恶寒,持续不退,腹痛、腹胀、腹泻,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清热化湿,杀虫。方药:青皮10 g,川朴10 g,半夏10 g,草果6 g,茯苓15 g,柴胡10 g,茵陈15 g,黄芩10 g,滑石30 g(包煎),甘草6 g,薏苡仁30 g,生山栀10 g,槟榔15 g,苦参30 g,半边莲30 g。
    3.2  慢性、晚期血吸虫病  (1)湿阻气滞血瘀:腹胀、腹痛、腹泻,大便不爽或有脓血,腹部症块。舌紫苔白,脉濡缓。治法:化湿理气、活血消症。方药:柴胡10 g,枳壳10 g,赤白芍各15 g,甘草6 g,茯苓15 g,猪苓10 g,泽泻15 g,川朴10 g,茵陈10 g,川楝子10 g,元胡10 g,制乳没各6 g,郁金12 g,冬瓜皮15 g,炮山甲5 g。(2)肝郁脾虚:胁腹胀痛,乏力倦怠,食欲不振,便溏腹泻,脉弦细。治法:疏肝健脾。方药:柴胡10 g,枳壳10 g,白芍30 g,白术10 g,木香10 g,茯苓15 g,甘草6 g,香附10 g,神曲10 g,郁金12 g。(3)肝肾阴虚:胁腹胀痛,口干,心烦失眠,形体消瘦,小便短少,舌红,脉弦细。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活血。方药:枸杞子15 g,生熟地各15 g,沙参15 g,麦冬15 g,当归10 g,赤芍15 g,川楝子10 g,郁金12 g,鳖甲15 g(先煎)。(4)脾肾阳虚:腹胀膨隆,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面白少华,舌淡,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化瘀行水。方药:熟附子10 g,肉桂3 g,桂枝10 g,熟地15 g,山萸肉15 g,山药15 g,茯苓15 g,泽泻15 g,车前子15 g,泽兰15 g,白术10 g,猪苓15 g,大腹皮10 g,冬瓜皮30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大剂量安体舒通治疗晚期血吸虫病48例效
    日本血吸虫感染后血清 型胶原水平的动
    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分布与高程的关系
    日本血吸虫卵计量变异的模型建立与参数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两种用药方法结
    2例肺吸虫患者胸腔积液的实验室诊断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