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云龙县2001

【摘要】 目的 了解云龙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消毒效果,为科学指导医院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和《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的方法和要求,从2001年开始对辖区内的4所县级医疗单位、14所乡(镇)级卫生院、86个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和4个校医室等不同规模医疗卫生单位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了十年的动态监测。结果 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医务人员手、器械表面、操作台面、室内空气等各种样品共3267件,合格3000件,平均合格率为91.8%;县乡村三级医疗单位的综合合格率依次为94.1%、91.7%和88.0%,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5类监测样品中合格率最高的是操作台面(95.5%),最低的是空气中的细菌含量(64.1%)。结论 云龙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消毒效果不平衡,消毒合格率一般,乡村级医疗单位是今后消毒监测的重点,应加强医疗单位消毒质量管理,增强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提高医疗单位消毒合格率,有效防止医院感染。
【关键词】 医疗单位 消毒效果 监测分析
医院消毒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消毒效果的监测则是评价消毒措施是否合理,其效果是否达到预防控制病原体从病人或带菌者或医疗器械等传染给他人这一重要措施的唯一手段。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提高消毒工作质量,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十年来,我中心在上级各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坚持每年均对全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现将2001年-2010年医疗单位消毒效果监测资料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全县各级医疗单位的门诊、手术室、治疗室、口腔科、产房、药房、供应室等作为监测对象。
1.2 监测内容 室内空气、操作台面、医务人员手、器械表面、使用中的消毒剂等5个检样。
1.3 检测项目 细菌总数。
1.4 检测方法 由专业人员深入现场询问并随机采样。采样及检验方法均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所规定的方法执行。
1.5 质量控制 检测的每批样本均带平行空白对照和盐水对照作质控样,所有批次的对照均符合试验要求,确保了每份检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6 判定标准 按(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规定的卫生标准执行。
1.7 分析资料 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十年来共监测3267件样品,合格3000件,总合格率为91.8%,其中以2001年度消毒合格率最低为81.5%,以2008年度消毒合格率最高达98.1%;不同类别检测样品中合格率最高的是操作台面为95.5%。合格率最低的是室内空气仅为64.1%,见表1。
2.2 不同类别的检测对象消毒检测结果经x2检验得出,不同监测对象消毒合格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x2=51.30 P<0.01),室内空气的消消毒合格率最低64.1%,明显低于其他监测对象如消毒剂的合格率(x2=109.07 P<0.01)。操作台面消毒合格率最高95.5%,明显高于室内空气和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合格(x2=83.22 P<0.01);器械表面的消毒合格率(94.7%)、使用中的消毒剂消毒合格率(94.8%)和操作台面的消毒合格率(95.5%)之间无明显差异(x2=0.32 P>0.05)。见表1。

2.3 不同规模的医疗单位消毒检测结果经x2检验得出,不同规模的医疗单位消毒合格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4.83 p<0.05),县、乡和村及个体医疗单位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4.1%、91.7%和88.0%,县级医疗单位的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村及个体(x2=16.51 P<0.01),乡级医疗单位的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村及个体(x2=4.25 P<0.05),见表2。
表2 云龙县各级医疗单位消毒质量监测情况

3 讨论
3.1 不同规模的医疗单位消毒合格率存在着差异,消毒效果的合格率与医疗单位的经济基础、消毒设施、管理水平、以及消毒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相关。村及个体医疗单位规模小,消毒设施简陋,且对医疗消毒的经济投入很少,对已经老化消毒设施不更换,消毒人员的流动性很大,大部分没有经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主管人员缺乏医疗卫生安全意识,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淡薄,因此村及个体医疗单位的消毒合格率低下;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消毒设施相对齐全,有专门的管理和消毒人员,院领导比较重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