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手指鞘管内屈肌腱损伤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

余国荣 陈振光 喻爱喜 谭金海

  [摘要] 目的 回顾性 研究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方法 应 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151例382条肌腱。结果 优98例,良37例,可9例,差7例,优良率89.4%。结论 手指 腱鞘内屈肌腱损伤采用显微肌腱缝合方法并修复腱鞘,一期修复可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屈肌腱;  腱鞘;  损伤;  显微外科修复
  [中图分类号] R6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6483(2000)05-0292-02

  手指腱鞘内的屈肌腱损伤,在 7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肌腱本身没有愈合能 力,必须通过肉芽组织使外部的血供侵入缝合口而得到愈合[1]。手术时需切除屈 指浅肌腱及鞘管,故无法避免粘连。Bunnell 曾称此区为无人区,主张二期行肌腱移植连接 屈指深肌腱,切除浅肌腱及部分腱鞘[2]。70年代以来,人们对肌腱的营养有了新 的认识,肌腱细胞有自身增殖修复的能力[3]。根据这一理论,自1990年以来,我 院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手指腱鞘区屈肌腱损伤151例,382条肌腱,取得较好疗 效。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51例,男108例,女43例。年龄15~58岁。致伤原因:切割伤82例,机 器绞伤43例,压砸伤25例。其中单指损伤78例,2指同时损伤37例,3指损伤23例,4指损伤1 3例。
  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气囊止血带在无血条件下手术。彻底清创,沿原伤口作Z字 形延长,显露鞘管L形活页瓣翻开鞘管,找到肌腱断端,深、浅肌腱如都断裂,应同时 修复,深肌腱应用4-0无损伤缝线,先作Kessler缝合,周边用6-0无损伤缝线作连续或间 断缝合,使表面光滑完整;浅肌腱损伤如在交叉处应用8字形缝合,交叉近端断裂其缝合方 法同深肌腱。鞘管应用6-0无损伤缝线轻度外翻缝合,使其内滑膜层光滑完整。如鞘管损伤 严重、缺损无法闭合者,应用浅静脉片修补或切除部分,保留A2、A4滑车。如肌腱损伤位于 腱鞘起始处,可切除A1滑车,使Ⅱ区变为Ⅲ区损伤。
  3.术后处理:采用Kleinert有控制性活动方案,用2-0尼龙线在甲缘上缝一线圈,前 臂到指尖的背侧石膏托,将腕关节置于屈曲30°,掌指关节屈曲70°,指间关节伸直位。 用一橡皮筋作牵引,橡皮筋一端固定于甲缘尼龙线圈上,另一端用别针固定于腕掌部近端, 利用橡皮筋弹性控制手指屈曲休息位。术后2~3d开始有控制性活动,主动伸直指间关 节,屈肌通过协同动作反射性松弛,当要屈曲手指时,橡皮筋回弹而被动屈曲手指回到休 息位。坚持锻炼4~6周。
  4.结果: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肌腱评定(TAM)标准[4],优98例 ,良37例,可9例,差7例。优良率89.4%。可差的病例主要是机器绞伤和压砸伤患者。

讨  论

  1.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肌腱损伤修复的疗效:肌腱损伤的修复,要严格遵循无创伤 操作原则,尽量减少对皮肤、腱鞘、肌腱的损伤。肌腱缝合要求光滑平整,不影响腱内血液 循环。本组采用改良式Kessler肌腱缝合法,缝线在肌腱内无绞扎,不干扰腱内血供,有利 于肌腱的愈合,并在周边应用无损伤性缝线缝合,使其缝合处光滑平整,减少肌腱粘连。
  2.重视腱鞘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肌腱的愈合有了深入的了解,鞘管内肌腱的营养主要是 通过滑膜产生的滑液实现的。张正治等[5]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肌腱的掌面有 大量 纵向沟,沟间为柱状海绵结构,滑车内表面的结构与腱掌面类似,但沟呈横向排列,该结构 特点类似于关节软骨结构,不同方向的沟状排列在肌腱移动时发生摩擦,有利于挤压和吸收 滑液,进行物质交换,而实现肌腱的营养代谢。因此,在肌腱修复的同时尽量修复腱鞘,保 持滑膜囊的完整性,防止结缔肉芽组织侵入,促进滑液分泌,在保证肌腱愈合,防止肌腱粘 连上有着重要意义。本组病例腱鞘完整采用无损伤缝合者均获得优良疗效。对于部分机器绞 伤和压砸伤腱鞘缺损采用静脉片修复,由于病例较少,无法作统计学处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3.肌腱的血供特点与临床意义:根据钟世镇、张正治解剖研究发现,腱鞘内的肌腱的血管 分布呈不均匀性、节段性、偏侧性[3]。偏侧性表现为肌腱掌侧无血管或少血 管分布,背侧部有血管分布。不均匀性、节段性表现在鞘内肌腱纵向血管不完全连续 ,部分地段没有血管分布。因此缝合肌腱时应选在肌腱掌侧的无血管分布区,尽可能不在血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下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管修复手指皮肤脱
    手指再造术患者的护理
    孕妇手指离断再植术护理
    手指末节组织离断伤再植6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