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己酮可可碱对体外循环中炎症反应的作用

李羽 吴淑红

摘要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下己酮可可碱(PTF)对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拟体外循环下行换瓣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用PTF的实验组(n=10)和未用PTF的对照组(n=10),动态观察TNF及IL-1的活性,以及肺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与术前相比,术中各时点TNF和IL-1活性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峰值出现在主动脉开放后(再灌注)15分;(2)主动脉阻断后30分,主动脉开放后(再灌注)15及60分,实验组TNF及IL-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两组TNF与IL-1呈正相关(γ=0.90,P<0.01)。肺超微结构病理学:实验组肺炎症改变如内皮细胞肿胀,肺泡及毛细血管内积液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上述结果提示:(1)体外循环时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且主要发生于主动脉阻断(缺血)后,峰反应时间在主动脉开放后(再灌注)15分,此后逐渐下降;(2)PTF可抑制TNF及IL-1介导的炎症反应,减轻肺的再灌注损伤。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己酮可可碱 炎症反应

  早在80年代,Kerklin已认识到体外循环(CPB)可引起机体广泛的炎症反应,主要因素是外科创伤,血液与非生理物质接触,肺再灌注引起肺内白细胞隔离,激活补体和白细胞,并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1(IL-1)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尤为重要〔1〕。己酮可可碱(PTF)能抑制IL-1、TNF对白细胞的激活,抑制单核细胞产生TNF,减轻TNF、IL-1引起的炎症反应〔2,3〕。
  本研究观察了PTF对体外循环中炎症反应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例换瓣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组Ⅰ为对照组(n=10),组Ⅱ为己酮可可碱治疗组(n=10),两组各有一例为主动脉瓣置换。两组患者平均年龄37.0±9.3和34.8±12岁,平均体重55.9±8.0和50.4±5.7kg,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47.0±24.0和51.1±24.5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组Ⅱ于主动脉插管后用PTF 6mg*kg-1,以盐水稀释为0.3%,在15分钟内静脉点滴,转机后用0.3%PTF(PTF为德国生产)按6mg*kg-1*h-1静脉点滴,组Ⅰ给等容量平衡液。
二、麻醉与CPB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0分用苯比巴妥钠100mg、东莨菪碱0.3mg肌肉注射,用安定(0.1~0.2mg*kg-1)、芬太尼(5~15μg*kg-1)、氟哌啶醇(0 .1mg*kg-1)、潘库溴铵(0 .1mg*kg-1)诱导行气管插管,用氟芬合剂、潘库溴铵、安氟醚等静吸复合维持麻醉。
  常规监测桡动脉平均压及中心静脉压,用德国Ceciro麻醉机行IPPV通气,用美国惠普有创心电监测仪监测心电图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用德国Stockert人工心肺机及西京鼓泡式氧合器,常规建立CPB,预充液为乳酸林格氏晶体液,转流与平流灌注,中等血液稀释(Hct22%~26%),全身温度降至30℃以下时阻断主动脉,从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停跳液(Thoma`s)使心脏停跳,并在心腔放置冰屑。
  三、标本采集 两组患者于手术前、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后30分、主动脉开放后15分、60分分别从桡动脉采血5ml,测血浆中TNF、IL-1活性。IL-1采用H3-Tdr掺入法收集细胞测活性(单位ng*ml-1),TNF采用MTT比色法测活性(单位IU*ml-1)。
组间比较用t检验,组内自身前后对照用方差分析,两指标相关性用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性。

结果

  一、两组病人一般资料
  (1)术前参数比较见表1。
  (2)CPB参数比较见表2。
  开放主动脉后,大部分病人心脏自动复跳,Ⅰ、Ⅱ组各有1例为电除颤复跳,术毕病人循环比较稳定,无1例死亡。
  表1、表2显示,两组病人术前及CPB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二、IL-1活性变化 组Ⅰ、组Ⅱ各时相IL-1活性较术前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再灌注15分活性达峰值。组Ⅱ血浆IL-1活性在缺血30分、再灌注15分、60分较组Ⅰ

表1 两组术前参数比较(±s)


参 数 对 照 组 实 验 组 P值
人数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