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甘蓝型油菜长角果变异体的遗传研究

设计及性状调查

  1995年秋,将亲本材料种植于华中农业大学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室试验地。翌年春,进行正反交,双亲同时套袋自交。1996年夏,将P1、P2、F1、F1′的种子带至青海夏繁基地同时加代,比较正反交F1代的表现,未发现正反交差异,故将正反交F1合并。1996年夏于青海对所有材料自交,同时将P1与P2进行杂交,并对F1作回交。成熟时得P1、P2、F1、F2、B1、B2等6个基本世代的种子,同年秋将所得材料同期播种,非分离世代种5行区,分离世代种20行区。行长2.5m,行距0.30cm,株距0.20m左右。1997年对所得材料考查了角果长、千粒重、每果粒数等3个密切相关的性状。非分离世代测定40株左右,分离世代测定120~260株不等。对3个性状进行世代均值分析和变异分量估计,以明确有关性状的基因效应,并作性状的基因数目估计〔3〕。

2 结果和讨论

2.1 亲本差异及正反交F1代的比较

  双亲及正反交F1代角果长、千粒重、每果粒数3个性状的均值和标准误列于表1。由表1可见,长角果亲本的特点是果长、粒大、粒多,而短角果亲本则有不同表现。经t测验,角果长与千粒重性状t值均大于t0.01(68)=2.650,这表明,双亲中角果长与千粒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但每果粒数性状在双亲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后面的分析中不再作考虑。从表1还可看出,3个性状正反交F1代的表现均十分接近,t值<t0.10(68)=1.668,这说明,正反交F1代在统计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表明甘蓝型油菜的角果长、千粒重、每果粒数3个性状受核基因控制,不存在母性遗传。

表1 双亲及正反交F1代的表现与差异显著性检验

性状 亲本
杂种1代

P1 P2 t 正交 反交 t
角果长 9.82±0.13 6.73±0.12 15.49** 9.31±.07 9.23±0.13 0.52
千粒重 4.68±0.12 3.38±0.06 4.39** 4.43±0.10 3.89±0.09 0.54
每果粒数 24.76±0.43 23.90±0.57 1.19 25.86±0.30 26.46±0.29 1.42
测定株数 43 27 - 33 35 -

**:P≤0.01,差异极显著,下同。

2.2 模型检验及基因效应估计

  甘蓝型油菜长角果×短角果试验6个基本世代角果长、千粒重2个性状的世代均值和世代方差列于表2。据表2的资料,检验模型适合性的Mather单一尺度测验(ABC测验)、Tan氏合并尺度测验(t2测验)及Cavilli联合尺度测验(χ2测验)结果及基因效应估值列于表3。由表3可见,对于角果长、千粒重2个性状,单一尺度测验和合并尺度测验统计量的估值均大于对应的临界标准,6参数联合尺度测验χ2统计值小于对应临界标准,表明所研究的2个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二基因互作模型,存在非等位基因互作或上位性效应。从2性状基因效应的估值来看,角果长、千粒重的遗传都受到极显著的加×加互作[i]影响,千粒重还存在显著的加×显互作[j]。但2性状没发现有显×显互作[l]。

表2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等性状的世代均值与世代方差

世代 样本 角果长 千粒重 每果粒娄
容量 均值 容量 均值 容量 均值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