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T 型管的护理体会


  “T”型管的护理体会

    “T”型管在胆系手术中有重要的治疗及观察作用,可通过对“T”型管引流液量及性质的动态观察监测胆系疾病发展及转归程度。手术后带不带“T”型管是由疾病所在的部位决定的,假如病变只在胆囊内,就单纯切除胆囊,而不需要放置“T”型管。假如胆总管内也有病变,如结石、肿瘤或蛔虫等,就需要切开胆总管行探查术等。切开胆总管后必须放一根“T”型引流管。放“T”型引流管的目的是为了减压引流、防止术后胆汁瘘。另外,还可以通过“T”管进行治疗。我科自2002~2005年共做200多例胆总管探查术,术后放“T”管引流术。护理体会如下: 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搞好“T”管护理的一部分,病人手术后回病房发现腹部“T”型引流管并流出胆汁,产生恐惧、疑惑心理,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T”管引流重要性及治疗效果,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2  “T”管常规护理    病人回病房后,应立即将“T”管接无菌引流袋。接管长短要适宜。引流袋固定于床边。务必保持引流通畅。认真观察胆汁量及性状,如有泥沙样结石,或蛔虫堵塞,胆汗引流突然减少。可用无菌生理盐水缓慢冲洗。但不能用力推注,以免造成胆总管切口处渗出。也可用手指轮换向外挤“T”管以驱除阻塞物,每日更换引流袋,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保护好引流口皮肤。如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引流口敷料。在病人下床活动时引流袋不可高于腹部引流口,平卧时不宜高于腋中线以免胆汁逆流引起逆行感染。 3  避免发生“T”管滑脱事故  “T”管脱出须再次手术放置。更因胆汁渗入腹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所以要牢固包扎和固定“T”管,可将“T”管用别针固定于腹带上,以减少牵拉。嘱病人活动时勿将管子松脱。昏迷或烦躁时病人应约束其双手,与“T”管接连的皮管长短要适宜,过长易于扭结,有碍胆汁排除;过短可限制病人翻身活动。在病人翻身和活动时要特别注意严防撕脱。如脱出应及时报告医师,减少医源性感染,术中要认真掌握放置“T”管的各项操作。胆管切口处缝合要严密。“T”管型号要适宜。过粗使缝合处过于紧张。压迫胆总管壁引起缺血坏死。与皮肤固定要牢固。 4  每日观察和记录引流胆汁的数量和颜色及性质的变化,注意有无浑浊沉淀。并将引流的胆汁每周常规检查二次。细菌培养一次,流量过多或减少,颜色过深或稀薄的胆汁都表明有肠梗阻或肝功能受损、如胆汁引流过多,影响病人消化功能时,应给予补充胆盐。 5  注意观察病人的食欲情况,黄疸有无减退及大便色泽是否趋于正常。结合每日胆汁的引出量以了解胆汁是否流入肠道。如果黄疸减轻或消失。胆汁日渐减少。大便色泽趋于正常,食欲转好,说明胆道远端通畅。反之则表示胆道仍有梗阻,胆汁不能进入肠道。 6  “T”管一般保留2周左右,胆总管下端通畅,可作拔管准备。特殊情况下“T”管可保留5~7周,甚至3~6月,恶性肿瘤患者可能终生保留“T”管。拔管指征:①胆汁量逐渐减少,每日200~300ml左右。②闭管1~2天,病人无腹胀,黄疸和发热等现象。③胆总管X线造影显示通畅,以后继续引流胆汁一天,可使造影剂流出即可拔管以防药物吸收后出现发热等不良反应。拔管后应注意病人的食欲是否良好,大便颜色是否正常,有无恶心、腹胀、腹痛,黄疸等。拔管后局部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天内可能会漏胆汁,须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伤口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3~5日愈合。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应用2个 Y 型静脉修复重建掌浅弓17 例
     T 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关节骨折
    应用2个 Y 型静脉修复重建掌浅弓17 例
     T 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关节骨折
     O 型圈附着体在可卸义齿中的应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