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正文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对血小板膜受体的影响

向提供客观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6.5±2.7)岁,体重(10.5±4.5)kg,其中法洛四联症30例,右室双出口2例,肺动静脉瘘1例。另以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3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室间膈缺损28例,房间膈缺损7例。所有患儿术前均无凝血障碍。
  CPB情况: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CPB使用Sarns7400型心肺机,国产鼓泡式氧合器和微栓过滤器,中度血液稀释,紫绀组深低温(20~28℃),非紫绀组中低温(28~32℃),非搏动性灌注,灌注流量60~130ml.kg-1.min-1,CPB时间:紫绀组(115±35)min,非紫绀组(45±15)min,预冲液中肝素量0.02mg/ml,体内3 mg/kg,CPB结束时以硫酸鱼精蛋白中和肝素,CPB期间激活全血凝血时间为480~600sec。
  血样采集:在下列时间内经桡动脉或CPB管道采集血样:①麻醉后切皮前(基线值);②切开胸骨后;③转流10分钟;④转流结束时;⑤手术结束时;⑥术后24小时。
  流式细胞免疫学技术:按Metzelar等[3]的方法进行。流式细胞仪为美国产FACScan 型,荧光单克隆抗体CD62p-FITC、CD63-FITC均由法国国际免疫公司提供。
  统计学处理:所测标本均以百分数表示,麻醉后的基线样本平均荧光值为100?%,其他值用百分数与其对照。方差分析检验。

结 果
  CPB期间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紫绀组血小板计数从术前基线值(144.55±39.76)×10 6/L减少到术后值(132.65±89.25)×106/L,两者比较P<0.05;非紫绀组血小板计数从术前基线值(272.46±59.96)×106/L减少到术后值(180.37±44.93)×106/L。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液丢失血量紫绀组为(13.5±2.6)ml/kg,有5例患儿术后开胸止血,非紫绀组为(5.5±1.7)ml/kg,术后血压稳定,无再次开胸止血病例。
  血小板膜受体的变化:CPB对血小板膜受体CD62p和CD63的影响见表1,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讨 论
  在CPB中血液与体外循环径路上的化学合成物表面广泛接触是造成出血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血清中的补体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小板灭活时间的改变是CPB期间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CD62p抗原分子量为140KD,存在于血小板胞浆α-颗粒内,介导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对活化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粘附,经激活或凝血酶刺激后,此抗原转移到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表面,介导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粘附,使血小板成为活化血小板。CD63是分子量为53KDa的溶酶体膜糖蛋白,在血小板激活后跨位于浆膜,其作用是抑制中性粒细胞对活化内皮的粘附[4]。
  经CPB后紫绀组出血倾向较非紫绀组明显,其血小板计数接近可造成自发出血的界限(130×106/L)[5],虽然紫绀组血小板总数较非紫绀组减少,但被激活的血小板膜受体CD62p和CD63数量较非紫绀组明显增多,说明在血小板减少至难以满足正常凝血机能情况下,通过激活血小板膜受体增强凝血机能。但有研究[6]提示,CPB时从血小板中释放出ADP并激活了脱粒血小板,以膜受体CD62p和CD63最为敏感,活化的血小板在体外循环中半衰期很短并且不再凝集,直到术后,活化的血小板最先从循环中清除并迅速灭活,因此,尽管CPB时血小板膜受体CD62p和CD63增多,但出血倾向仍然明显。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