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异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比较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
    【摘要】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治疗对糖耐量异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方法: 糖耐量异常并代谢综合征患者48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阿卡波糖50~100 mg,3次/d,即阿卡波糖组;或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250~500 mg,3次/d,即二甲双胍组;疗程均为3 mo. 结果: 阿卡波糖组能显著控制餐后血糖,疗效优于二甲双胍,且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故可治疗2型糖尿病,改善代谢综合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代谢综合征;阿卡波糖;二甲双胍
  0引言
  在糖耐量异常(IGT)阶段,餐后高血糖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最终发展为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时则加速病程进展. 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皆有降低餐后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IR)、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但两者作用机制和作用部位有差别. 我们比较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在治疗IGT和代谢综合征的效果和差异.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糖耐量异常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42例,年龄37~66岁,男22例,女20例(IGT为标准馒头餐后2h血糖7.8 ~11.1 mmol/L,代谢综合征符合诊断标准[1]). 所有患者未使用抗IGT药物,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不理想(2hPG≥7.8 mmol/L, ≤11.1 mmol/L),其中正服用抗高血压药物15例,服用调脂药物21例,同时服用两类药物6例,所有患者无胃肠道、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患.
 
  1.2方法
  随机平均分入两组,阿卡波糖组[年龄:(50.6±7.2)岁]于进餐时与食物一起嚼碎吞服阿卡波糖,50 mg,3次/d. 并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阿卡波糖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300 mg/d;二甲双胍组[年龄:(50.2±8.1)岁]于三餐后口服二甲双胍片250 mg,3次/d,并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二甲双胍片的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500 mg/d,疗程均达3 mo. 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质量、血脂(HDLC, TC, TG),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血清TG, TC, HDLC采用液相酶法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
  
  统计学方法: 资料用SPSS 1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用独立组t检验.
2结果
  阿卡波糖组和二甲双胍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2组对空腹血糖控制的有效率无明显的区别,但对餐后2 h血糖控制的有效率,阿卡波糖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1);治疗后阿卡波糖组的HDLC升高,TC和TG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5). 但对降TC的作用二甲双胍优于阿卡波糖组(P<0.01,表1),阿卡波糖组可降低BMI,但效果不如二甲双胍显著. 表1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IGT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疗效(略)
 
  3讨论
  2型糖尿病从糖耐量正常(NGT)转变为临床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都要经过一个糖耐量受损阶段,即IGT状态. 长期随访表明,IGT患者中约1/3发展为2型糖尿病;此外,IGT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机会及病死率也显著高于NGT者,因此,非常有必要对IGT进行干预治疗,以减少和延缓IGT转变为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的发生率. 本结果表明,TC和TG在治疗前、后也有明显下降,HDLC上升. 差别有显著意义,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程,降低任一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 阿卡波糖治疗还可显著降低D二聚体和凝血素片断水平,而这些都是凝血功能的重要标记物[2]. 因此,阿卡波糖不仅可以控制餐后血糖,控制体质量,降低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倾向. IGT不仅仅是2型糖尿病的前期阶段,而且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不可分,IGT阶段的病理生理改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进一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甚至死亡,特别是在IGT基础上合并两种或以上指标的代谢综合征,以上研究证实,阿卡波糖不但可以降低IGT患者的餐后血糖,而且对代谢综合征也有疗效,由此得出结论:应用阿卡波糖对IGT合并代谢综合征人群进行干预治疗,能显著控制餐后血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而且可降低任一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疗效优于二甲双胍.
  【参考文献】
  [1] 钱荣立.糖尿病临床指南[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阿卡波糖治疗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的临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