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谈全量放疗后复发性食管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全量放疗后食管癌复发的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134例全量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率为89.0%,并发症为38.0%,死亡率为4.6%。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9%、26.8%、18.7%,明显优于其他非手术疗法。结论 对全量放疗后复发性食管癌患者应行积极的手术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但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掌握。

关键词:食管癌;全量放射治疗;再手术治疗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对134例全量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实施手术切除,并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134例食管癌经根治性放射治疗(10 MV-X线或者60COγ线三野同中心外照射Dr60~70 Gy/6~7周)复发或者未控制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1]。其中男86例,女48例,年龄43~75岁,平均63岁。临床症状有吞咽不顺占86%,背痛64%,吞咽疼痛47%,声音嘶哑4.2%。临床检查X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龛影;伴黑便52例,伴食管穿孔13例。术前贫血的64例,低蛋白血症53例病变长度<5cm 49例,>5 cm 85例。其中颈段3例,胸上段19例,中段76例,下段36例;放疗后距手术时间最短24 d,最长8年1个月,放疗后平均手术间隔为9.3个月;X线片显示髓质型79例,缩窄型14例,溃疡型28例,其他类型13例,手术切除率为89%。
  1.2 手术方法 全组行根治性手术83例,姑息性手术36例,切除率为89%(119/134);肿瘤未切除15例。颈、胸上段食管癌内翻剥脱术3例,经左颈、右胸、上腹三切口行胃或结肠代食管术56例,左侧开胸胸内吻合15例,颈部吻合60例;肿瘤未切除者,均行肿瘤旷置,食管胃颈部吻合之短路手术。
  1.3 围手术期的治疗 术前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对症治疗除常规的消化道和呼吸道准备外,还要进行营养支持,包括脂肪乳、氨基酸、人血白蛋白静脉输入,特别对贫血、低蛋白血症的患者给予少量、多次补充红细胞、血浆和蛋白。术前血红蛋白≥9 g/L,总蛋白和白蛋白基本正常。对长期进食不好的患者给予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纠正,术前准备时间一般≥7 d。本组术前准备时间最长19 d。
  2 结果
  2.1 并发症及死亡率 全组共发生并发症51例,占38.0%(51/134)。包括吻合口瘘13例,肺部感染及ARDS21例,消化道出血5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乳糜胸3例,脓胸3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死亡6例,3例为胸内吻合口瘘,另2例为严重的肺部感染后合并肺栓塞心力衰竭死亡,1例为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
  2.2 随访 全组随访124例,随访率为92.8%。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9%(91/134),26.8%(36/134),18.7%(25/134)。
  3 讨论
  目前放疗的远期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食管癌在首次往往选择综合或手术治疗,但也有少部分患者首次治疗即接受放射或其他治疗[3]。本组134例放疗后再手术的病例,手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综合治疗过程体会如下。
  3.1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症状: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再次出现吞咽不利,胸背部疼痛等症状后,应首先考虑肿瘤复发,即行胸部CT或胃镜检查确诊,在排除远处转移后即可考虑手术治疗[2]。放射治疗尤其是全量放疗后,原发肿瘤部位及放疗区域往往和周围组织粘连较重,特别是在肿瘤放疗前即有食管外浸润的病变,放疗后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往往比较明显。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院的手术适应证相对谨慎,对于一些贫血、中度低蛋白血症、放疗结束不够6个月的患者不考虑外科治疗。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静脉营养支持、新的医疗手段及手术技术的进步,手术适应证明显放宽,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适应证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伴有食管穿孔的患者,稀钡或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外流的造影剂紧接食管,直径<2.5 cm,与气管无关系的仍可以考虑手术;②术前的胸部CT也是必不可少的,明确病变和大血管、心脏的关系。对中段、上段食管癌应常规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如伴有气管、支气管受侵或气管食管瘘,为手术禁忌证。3.2 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注意事项 对颈段及胸上段离开主动弓上缘的病例,有3例采取了内翻拔脱术,术中2例出现粘连性拔脱不顺,且渗血较多,笔者认为全量放疗后,不管病变部位高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