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常识 >> 保健 >> 正文  

恶性肿瘤成儿童“第二杀手”

近年来,儿童肿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以前一年只有一两个病人,但去年年底到现在,近半年时间该科已经收治了十几例儿童肿瘤患者。据相关数据显示,平均每1万个儿童中,就会有1个癌症患儿。在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已排名第二。

●半年住院十几例 多数在5岁前发病

现在正在市博爱医院住院的小冰(化名),今年3岁多,今年初她在幼儿园时,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一次常规体检,验血常规后,医生发现小冰白细胞异常增多,有轻度贫血症状。随后幼儿园把这一检查结果告诉了她的父母,家人带小冰到医院做了骨髓检查,确诊为中危程度白血病。目前小冰还在医院接受各种治疗。

2岁多的小英(化名)去年8月份的一天,突然出现发烧呕吐症状,父母带她到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小英的肚子比同龄孩子大很多,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小英的肝脏很大,重度贫血,最终确诊为肝母细胞瘤。现在小英已经在医院做了半年治疗,主要以肝脏介入治疗和化疗为主。医生说,前段时间小英再次来到医院治疗一周后,现在小英的肝脏已经回缩正常,腹部肿块明显减少。但现在仍然需要一个月回医院复查一次。

市博爱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莉表示,目前,小儿肿瘤患者呈增多趋势,与前些年相比,儿童恶性肿瘤上升比较明显。现在儿童最常见的肿瘤中以白血病最常见,其次是各种母细胞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等,成年人中常见的肺癌、乳腺癌、肝癌、大肠癌等在儿童中比例很小。其中大多数都是在5岁之前发病。

张莉医生介绍,近半年时间我们已经收治了十几例恶性肿瘤儿童患者,其中白血病有7例,肝母细胞瘤2例,神经母子细胞瘤2例,肾母细胞瘤1例,在这些儿童肿瘤患者中,最小的几个月,最大的才三四岁。

●新装修的房子也是致病原因

张莉医生说,儿童恶性肿瘤好发于造血系统、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软组织、骨和肾脏,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横纹肌肉瘤、肾母细胞瘤和骨肉瘤等。

据了解,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明,苯作业工人中的白血病发病率比成年人群约高出5倍。这些白血病人从接触苯开始至诊断为白血病最短的期限约6个月,多数在11年左右。卫生部已将职业接触苯工人的白血病定为职业性癌种之一。

张莉医生说,父母接触各种放射性照射、各种致癌物,或从事油漆等行业,都有可能把白血病带给刚出生的孩子。因此怀孕期及孩子,最好不要马上入住新装修的房子。入住后,也要经常通风。

“相比成人肿瘤,儿童肿瘤治愈率较高。通常儿童恶性肿瘤治疗后的生存率达到50%以上。

其中,常见的肾母细胞瘤整体生存率有70%-80%以上。”张莉医生说,比如白血病,现在7成白血病患儿治愈率在70%-80%。还有各种母细胞瘤治疗效果都比较好。

●儿童每年应做一次体检

据介绍,儿童恶性肿瘤会出现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就是在出生后短期之内2岁左右,5岁之前恶性肿瘤的患儿能占75%到80%,之后恶性肿瘤发病呈下降走势。而第二个高峰就是青春期。各种“母”细胞肿瘤大部分会在3岁至5岁前发病;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在5岁至9岁呈现发病高峰;1岁前横纹肌肉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8岁之后会再次升高;生殖细胞瘤一般多发生在0岁至1岁和12岁至14岁。

张莉医生称,有的家长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新生儿不适合做手术,其实,儿童肿瘤在一岁以内治疗效果最好,因此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许多家长发现孩子患了恶性肿瘤,一时间难以接受现实,往往自己的精神先垮了,其实儿童恶性肿瘤的平均治愈率接近70%,远远高于成人,家长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针对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规律,医生建议,儿童可以每年进行一次B超体检。同时,年轻父母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不进食霉烂变质的食物。怀孕期间尽量避免感染,怀孕期间应避免接触放射线,严禁拍片和CT 检查。特别要注意居住环境,避免接触苯、甲醛等有害有毒物质。

张莉医生说,由于婴幼儿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多父母会忽视孩子的身体异常情况,导致病情发现不及时,一旦发病就是晚期。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发烧持续一周以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孩子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突然性的生长变慢,或是消瘦,不爱吃东西,精神不好、不哭不闹;给孩子洗澡、抚摸的时候,要有重点地摸一下腹部、四肢有没有包块之类的东西。


  • 上一个健康常识:

  • 下一个健康常识:
  • 相关文章
    家中有肿瘤患者
    妇科肿瘤与不良情绪有关
    肿瘤患者“三师”而后行
    你能读懂身体肿瘤“仪表盘”吗?
    如何发现颅内肿瘤的蛛丝马迹
    肿瘤病人如何安度“苦”夏
    用超声“烧死”肿瘤细胞
    定期筛查恶性肿瘤“红颜杀手”宫颈癌
    转基因大豆与肿瘤和不孕不育高度相关
    肿瘤标志物阳性先别恐慌
    早期肿瘤无症状如何早发现?
    把肿瘤说成慢性病并非安慰
    人们该如何认识和预防肿瘤?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