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常识 >> 保健 >> 正文  

营养价值低丰胸美白是骗人

从古到今,人们对精液能够繁衍后代感到异常惊奇以至于产生神秘,有的认为精液是“补品”,有的认为“一滴精,十滴血”。其实,男人的精液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对于它的神奇用作效果其实都是传闻罢了,今天,我们逐一击破关于精液的荒谬流言。

流言一:精液就是补品?精液真的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吗?

调查结果:众所周知,精液由精子与精浆液组成,精浆液的主要成分为水,约占90%以上,其它成分有脂肪、蛋白质颗粒、色素颗粒、磷脂小体、胺类、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很大,正常人精液射出后4-6小时内氨基酸总量在 1.25克/100m1)、无机盐、酶类、糖类。这些成分与血浆的成分大同小异,只是来源、存在形式与作用不同而已。 而且,从成分来看,精液基本上与血浆的成分相同,有学者拿食物与精液比较来看,一碗 牛奶 (250毫升)含蛋白质8克、脂肪10克、糖13克一碗豆浆(250毫升)含蛋白质11克、脂肪5克、糖29克。从营养人体相比,牛奶和豆浆要比精液的价值高得多了。

流言二:喝牛奶不如吃精液?精液可美容兼防癌?

调查结果:精液对女性丰胸、美白等没有任何作用,精液的成份只是少许的蛋白质,没什么用处,男性都爱骗女性说精液是宝,因为射精后男人都会没力气,另外为了骗女性口交,也会骗她们说精液很有好处,不过也只有少数无知和低年纪小妹妹会上当罢了。 事实上,女性吞服精液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为对于女性吃了精液后会不会影响健康要视乎男性身体健康而言,当男性本身患有淋病、梅毒或艾滋等疾病时,女性吃了他的精液就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甚至会被传染,所谓“病从口入”,如果女性真的要吃那就一定要确定对方是否健康。

下一页 精液比血液还要宝贵?

流言三:精液比血液还要宝贵?(一滴精,十滴血,损失精液,大伤元气)

调查结果: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性知识的教育,使得一些谬误在我国广泛流传,民间素有那种“一滴精,十滴血,损失精液,大伤元气”的说法,就是强精固肾,伤精损阳的意思,其实精液不比血液还要宝贵,正如上面所说的,精液既不是什么含高营养物质的补品,也绝非治疗妇科疾病的灵丹妙药。因为精液由精子与精浆液组成,精浆液主要成分为水,跟血液成分相比差得远,且睾丸的生理功能是会不断产精,有“盈满而自溢”的现象。有学者研究就发现,每天每立方厘米的睾丸组织能够产生200万个精子,也就是说每天每个男性睾丸能够产生几千万至上亿个精子。这些精子即使不排出体外,它们也会老化、死亡,最后被酶消化掉。而只要不过度性交或自慰是不会造成“大伤元气”。

流言四:精液质量的变化和精液味道会随所吃的食物而变化?

调查结果:有学者研究发现,精液质量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当温度低,生殖能力就会强;精液质量与饮食营养也有关,食物中一旦缺乏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E等物质,精子的生产、质量等便会受到影响,或者生产出一些质量差、受孕能力弱的精子,造成男性不育,嗜好吸烟和饮酒、常服伟哥等壮阳的药物也会导致精液质量下降。正常男性经性交或手淫射出的精液量为3-5毫升,其中精浆液占95%以上,精子占不到1%。精液呈灰白色,弱碱性,有特殊腥臭味。

下一页 如何提高精子质量

补充阅读:如何提高精子质量

一、纠正不良习惯:如经常用过热水洗浴尤其是坐浴,会引起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穿紧身裤、长途骑车等也有碍精子的生成,降低精子的活动。

二、不嗜烟酒:烟草中的尼古丁有降低性激素分泌和杀伤精子的作用,每天吸烟30支以上者,其精子存活率仅为49%。而酗酒不仅会导致生殖膛功能降低,抑制精子的形成,还可使7%左右的精子发育不良或失去活力,使精子中的染色体的异常,从而导致胎儿畸形或发育不良。

三、改善营养状况:只有良好的营养状况,机体才能够生产有足够数量、充满活力、正常健壮的精子。获得良好营养的关键在于不挑食、不偏食、粗细兼吃、荤素搭配。 吃些提高精子质量的食物:韭菜、生蚝、鳝鱼、羊肉、蘑菇与香蕉、鸡蛋、果仁、洋葱、大蒜、大葱。

四、注意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提高精子活力,不过太激烈的运动需要避免,不要让身体感到太疲劳。

相关阅读 男人励精图治:春秋季节精子质量最好 更适合生育


  • 上一个健康常识:

  • 下一个健康常识:
  • 相关文章
    体重是检测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关键指标
    夏季出汗体内营养易流失
    莫生闲气作息规律营养均衡
    调理身体需遵守营养三原则
    暑期要避免孩子营养不均衡
    营养师推荐最简易牛奶减肥餐
    血脂异常可能由营养不良和和代谢异常所
    营养师推荐6天健康减肥食谱
    既防饮食过量又提高营养质量
    营养师推荐一天饮食减肥计划
    营养师推荐90天春季减肥计划
    营养专家微博晒老婆孕产理想状态
    孕期营养过剩bb成年易得慢性病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