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常识 >> 保健 >> 正文  

离家父母春节如何与孩子相处?

您错了!首先,这些告状的,并不都是在说孩子不好,他/她们在表达别的意思,老人在说自己很辛苦,亲朋好友在说您不家时,他们也在关注孩子,您只需对他/她们表达您的感激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要清楚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失去了重要的保护、支持力量,一般会比较胆怯、退缩,所以,在碰到告状时,您可能要先“护短”,护着孩子,而不是急于当着“外人”面呵斥孩子,表明自己的立场,你应该让孩子有底气,知道父母是始终站在他/她这一边的。当然,可以在私下询问孩子具体情况,问明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孩子一些建议、指导。

您错了!首先,这些告状的,并不都是在说孩子不好,他/她们在表达别的意思,老人在说自己很辛苦,亲朋好友在说您不家时,他们也在关注孩子,您只需对他/她们表达您的感激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要清楚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失去了重要的保护、支持力量,一般会比较胆怯、退缩,所以,在碰到告状时,您可能要先“护短”,护着孩子,而不是急于当着“外人”面呵斥孩子,表明自己的立场,你应该让孩子有底气,知道父母是始终站在他/她这一边的。当然,可以在私下询问孩子具体情况,问明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孩子一些建议、指导。

■ 当发现孩子有些可能的问题行为时——先理解孩子

根据已有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是正常的,与父母没有外出的儿童没有显著的区别,他/她们不是“问题儿童”(谭深,2011)。请您注意:

首先,许多孩子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有可能是孩子特定发展阶段出现的现象,比如俗话“七八九,嫌死狗”,就说得很明白,过了那阵子,所谓的问题就消失了,因此不必太在意。

其次,影响孩子行为的不一定是留守本身,可能存在其它问题,如父母离婚、父母感情不好、重男轻女、婆媳矛盾,或者是学校环境不好等,孩子的问题可能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全面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找到症结。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孩子的行为,最最重要的是理解孩子。单纯讲道理没有什么效果,有时孩子比我们懂的更多,讲道理我们不一定讲得过孩子,表面上他/她在听,在点头,在答应,心里不一定服气,孩子更喜欢一个理解他/她的父母,而不是一个说教的父母。打骂教训孩子更不行,可能适得其反,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相反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对于留守孩子的心理有以下几点理解,稍后我们会给出一些建议:

04

1.对亲密关系恐惧

因为与父母分离,孩子内心对亲密关系会有些恐惧。对于他们而言,别离是切肤之痛,是真切、难以忘怀的体验,所以他/她们与他人亲近时,会对分离非常敏感,有可能因为恐惧分离,干脆就不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他/她们会显得比较孤单。尽管我们一再鼓励他/她们多交朋友,但因为恐惧,他/她们很难迈出这一步。与父母分开时年龄越小,影响越大。

建议:孩子三岁前母亲尽量不要外出打工。如果妈妈在孩子三岁前就出去打工了,您可能要更用心地去理解孩子。

2.缺乏规则

父母是孩子通向外部世界的桥梁,在与父母密切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孩子从父母言传身教中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规则,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就缺少了学习的机会,有可能因此孩子觉得茫然无措,显得比较退缩,注意到孩子的这一倾向,就要多跟孩子讲一些具体的事例,把每个环节都讲到,越仔细越好,这样孩子就心中有数,遇事胆量自然会大一些。

另一种情况,孩子比较调皮捣蛋,这实际上是孩子鼓起勇气,自己跌跌撞撞地在探索,所以不要轻易责怪他/她,尽量与他/她一起分析发生过的事,从中学习。

3.不善于表达

■ 在您重新离开孩子之前

相聚是短暂的,转眼之间,您又要打点行装上路了,孩子又再度面临分离。

我们认为您可以充分做好分离的准备,给留守孩子创造最佳的生活、学习条件。

05

1.与孩子交流生活、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详细了解孩子生活、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多问孩子曾经碰到的一些困难,请注意,您不在他/她身边,任何小事都是大事。

多征求孩子的意见,了解他/她希望找什么人、通过什么途径、用什么方式解决他/她遇到的困难,因为如果不是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常识:

  • 下一个健康常识:
  • 相关文章
    陪父母看病做好三件事
    父母离婚孩子心脏差
    父母们要尽量少给宝宝喝凉茶
    父母透露遗传病邻居是护心员
    好父母做到三多四少
    父母老吵架儿子长不高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