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常识 >> 保健 >> 正文  

喝水太多也能造成湿气重

1.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的人通常活力不足。肌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身体会比较低迷。

对策

保证睡眠时间,每天增加点体力消耗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2.运动少

出门坐车,上班坐在电脑前,没有体力消耗的身体代谢自然变慢,身体的运化能力随之降低,活力不足导致阳虚。

对策

运动生阳,尤其是能够让身体出汗的运动要把皮肤这扇"窗户"打开,借助运动产生的热量将湿气“蒸腾”出去。

下一页 肥甘油腻吃太多了

3.办公室空调温度过低

由于夏季毛孔都是张开的,寒冷制造的一些寒湿会聚集在我们的身体里。

对策

把办公室空调的温度调节到25度以上,准备护腰和披肩,避免冷风侵袭身体。

4.肥甘油腻吃太多了

加之胃肠动力不足,就会阻塞经络成为能量垃圾。

对策

三餐从简甚至短期断食,多吃粗纤维,减少身体的运化负担。

5.便秘

最天然的排湿途径就是大小便,排出途径不畅会导致湿重。

对策

吃排湿食物,如薏米、红小豆、海带、紫菜等,绿豆汤也不错。

下一页 长期节食

6.长期节食

不仅胖人,瘦人体内也可能有湿邪。如果你依靠节食维持身材,身体的“火力”很可能不旺,因为缺乏制造“火焰”的原材料。

对策

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 健康瘦。

7.水喝得太多

可能表现为眼袋或腿肿,口渴还可能是心火。大量喝水增加肾脏负担,加重水肿。

对策

喝水的时候要小口小杯,可以用蔬菜水果等补水。

8.迷恋冰激凌

冷食很可能是痘痘的来源,湿气过重是痘痘的原因之一,这时吃寒凉食物只能使脸上的“灾情”更严重。

对策

所有的湿气都可以通过中医的调理来化解,中医祛湿的方法可以是针灸、理疗、拔罐、刮痧和吃中药,上述这些活动最好在医院进行。

下一页 5个角度查看是否“湿气重”

5个角度查看是否“湿气重”

1. 吃饭时,看食欲——

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有隐隐的恶心感,好象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

专家点评: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自检脾胃功能,就能发现你是否脾湿。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我们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水液,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能量。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马上会有饱胀的感觉,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的征候。

2. 清早洗漱时,看面色和舌苔——

早晨眼皮肿,或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

专家点评:确认是否脾湿,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态。健康人平时可以养成定期观察自己舌象的习惯,对照一些中医舌诊的图片,就可以发现自己健康问题的蛛丝马迹。在夏季,脾湿的人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3. 感觉一下,你的体态

饮食作息和原来一样,但体重明显增加?关节僵硬,起床时浑身酸痛?下肢水肿?

专家点评: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而且表现为虚胖的体征,更严重的人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4. 如厕时,看大便——

大便稀烂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较软,而且大便完了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专家点评:确认是否脾湿,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大便。正常大便是香蕉样软硬适度的条形。而如果像熟得过度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黏腻的大便就是脾湿的表现,说明身体消化功能异常。体内湿气过重时,小便往往表现为尿不多,甚至尿量很少或尿得不痛快。有些女性白带量多,也是湿气的显现。

5. 工作时,看精神状态——

是否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感觉四肢或身体沉重甚至有浑身酸疼的感觉?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活动时关节发紧,好象不灵活?有头昏沉、头脑不清爽的感觉?易困倦,有时记忆力减退?

专家点评:古人说“脾气一虚,肺气先绝”,说明脾与肺的功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脾气虚到一定程度,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短气、少气懒言,动则气促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常识:

  • 下一个健康常识:
  • 相关文章
    出汗太少或太多都可能是病
    多喝水少油腻适量吃水果
    吃太多?6个小妙招有效控制食欲
    全天候喝水减肥时间表
    垃圾食品吃太多缺乏蛋白质
    科学喝水神马肥胖都是浮云
    初春养肝护肝多喝水少饮酒
    晚餐少吃辣睡前不喝水减少夜尿
    多喝水充分休息是治疗关键
    吃盐太多也导致钙质流失
    大口喝水可防止便秘
    别给自己制造太多“病”
    桑拿天易出汗喝水不慎会中毒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