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常识 >> 保健 >> 正文  

直系亲属间互相输血可能会丧命

输血的过程,本质上属于移植的一种,必然会伴随着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免疫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以下简称TA-GVHD)就是其中的免疫反应之一,也是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之一。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是如何发生的?

TA-GVHD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在接受输血过程中,输入的供者免疫活性淋巴细胞不被受血者免疫系统识别和排斥,在受血者体内植活、增殖并攻击破坏受血者体内的组织器官及造血系统。任何免疫功能缺陷者,如胸腺发育不良症、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年老者、肿瘤化疗或放疗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当接受异体输血时均有可能发生TA-GVHD。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有哪些临床表现?

TA-GVHD常在输血后1-4周起病,以皮肤、消化道、肝功能和骨髓造血功能损伤为特征。临床上 TA-GVHD常出现持续高热,皮肤出现红斑样皮疹,并迅速向全身扩散,严重者可出现水泡,常伴有厌食、恶心、呕吐和腹泻,胆功能损害,全血细胞减少。绝大部分患者因感染或出血而死亡 。TA-GVHD发病快、疗效差、死亡率高达90%。

近年文献报告的病例增多。因移植物抗宿主病不易诊断,发病后迅速恶化致死,故实际患病人数可能要比已知病人更多。非亲属间输血合并TA-GVHD的估计危险性,日本报导因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输血合并TA-GVHD约为1/300-1/400;美国白人中为1/17700-1/39000,德国人群为1/6900—1/48500,日本人群为1/1600-1/17900。一级亲属间输血合并TA-GVHD估计危险,美国白人较非亲属间输血增加21倍,德国人群增加18倍,日本人群增加11倍。

什么样的亲属关系不能输血?

这里所说的亲属关系,主要是指有基因遗传关系的亲属,即:父母亲及所生子女,因在他们之间父母的基因在染色体一般为整段遗传,因此他们之间的单倍型基因一般是相同的。如果他们之间产生供、受血之间的关系,发生TA-GVHD可能性明显增大,通常这种疾病发病率为0.1%~1%,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尤其是一级亲属,即父母与子女间,发病率要高10~20倍。

现在已报告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病例中,由亲属供血的引发者居多。同时,丈夫也不能给妻子输血,尽管他们没有血缘关系。这是因为妻子接受丈夫血液后,会产生针对其血型抗原的抗体。怀孕后抗体可以到达胎儿体内,胎儿就可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直系亲属间不能输血是否与《献血法》矛盾?

《献血法》规定为保障公民用血的需要,提倡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相献血。由于移植物抗宿主病无有效疗法,故强调预防为主。而亲属间输血发生TA-GVHD可能性大,为保险起见,应避免使用亲属供者的血。这与《献血法》的规定并无矛盾,亲属献的血可输给其他病人,患者可输用其它人献的血。有条件的话可将亲属的血在输注前经γ辐照杀灭淋巴细胞后再输用。

如何治疗和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治疗TA-GVHD的治疗效果差,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目前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胸腺球蛋白等免疫抑制治疗均不能降低死亡率。因此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目前认为输血前特别是高危人群输血前对血制品进行γ射线照射,是预防的唯一可靠的方法。

献血小常识

1、反复献血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吗?可以。

有关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粘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因此,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粘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意义。

2、为什么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3、经常献血可以降低血脂吗?

人们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常识:

  • 下一个健康常识: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