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饮食健康 >> 水果 >> 正文  

空腹吃香蕉 会出问题吗

  流言:有传言称香蕉与牛奶不能同食,同食容易拉肚子。果壳达人少个螺丝君已经详细分析并破解了这一谣言。( 牛奶与香蕉同食会拉肚子吗? ) 但又有人提出,牛奶与香蕉同食未必会发生什么特别的变化,但是如果空腹吃香蕉的话就会拉肚子;而且由于香蕉富含钾,空腹食用对心脏功能差的人不好。到底如何呢?且让我们逐条剥开有关香蕉的迷思。

  真相:关于香蕉能通便的传言流传甚广,有很多长期受到便秘困扰的患者都曾经试图用香蕉来“解决”问题。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主角坐在马桶上一边用力嗯便便,一边大嚼香蕉的镜头。关于食用香蕉会引起腹泻的说法,很有可能就是源于香蕉通便的传说。

  对于“香蕉通便”的原理解释,通常有两种说法:其一,香蕉富含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具有通便的作用;其二,香蕉中富含果糖,果糖具有通便作用,严重的可以引起腹泻。不过很遗憾的是,这两种说法都颇站不住脚。

  腹泻病人的上佳补品

  首先是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指的是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的植物细胞残存物,包括纤维素、果胶等。膳食纤维确实有软化大便、促进排便的作用,适当食用有益健康。但是香蕉在膳食纤维含量方面并无特出的表现,其含量仅1.2g/100g ,不仅低于同为水果的梨、蜜橘等,也远远低于大多数谷类、蔬菜,以及几乎所有常见菌菇类食品。如果按膳食纤维计算,香蕉并不具备比其他植物性食物更为突出的通便能力。

  膳食纤维不如人,那果糖效果如何呢?同样的,香蕉的果糖含量与其他食物相比并无特殊之处。即使香蕉的果糖含量高于平均,仍然不具备通便、甚至引起腹泻的能力。

  临床上有一种名为“乳果糖”的通便药物,是由一个半乳糖残基和一个果糖残基构成的一种双糖。这种药物不能被小肠消化和吸收,进入大肠以后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这些代谢产物和乳果糖一起可以起到提高肠腔内渗透压,使大便变软、变稀的作用。同样的,如果果糖能顺利进入大肠,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但健康人的小肠具有强大无与伦比的消化吸收功能,无论是以果糖单糖,还是以蔗糖形式存在的果糖,小肠都能充分的利用,除非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果糖的情况,一般很少会留给大肠。只有乳果糖这样的例外可以逃脱小肠的吸收,而香蕉所含的果糖多为果糖单糖或蔗糖,无论是否空腹服用,都难以顺利到达大肠,发挥通便的作用。大多数食用香蕉后的腹泻往往是由于进食不洁食物引起,或仅仅是出于巧合。

  有一种很特殊的情况是遗传性果糖不耐症。这样的患者体内缺乏一种消化果糖用的酶,因此小肠完全无法消化吸收和利用果糖,因而引起严重的腹泻。不过果糖不耐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通常婴儿期就会发病,而且不止香蕉,患儿吃任何含有果糖的食物都会腹泻,并不属于通常探讨的范围。

  讽刺的是,香蕉不仅未必具有传说中的通便作用,相反是腹泻病人恢复期良好的营养补充品。香蕉质地柔软,易于消化,并且富含碳水化合物而又少含脂肪,非常适合为腹泻病人补充营养,促进疾病恢复;并且严重腹泻病人体内的钾离子大量从粪便中丢失,富含钾的香蕉可以帮助患者快速补充丢失的钾。

  生命离不开的钾

  既然香蕉富含钾,可以迅速补充腹泻病人体内丢失的钾离子,那么心脏病人吃香蕉会不会出现高钾而对心脏不利呢?正常人的血钾浓度维持在3.5~5.5mmol/L[注]之间,血钾如果高于这个范围,无论是正常人还是心脏病人,都有可能发生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引起猝死。血钾浓度的正常范围非常的微妙,一个中等身材的成年人体内大约有4000ml血液,理论上仅需312mg的钾就能将血钾浓度从正常范围的4.5mmol/L提升到危险的6.5mmol/L,而香蕉的钾含量为256mg/100g,只要摄入122g的香蕉就能补足这312mg的钾。难道说香蕉真的吃不得,无论是健康人还是心脏病人,仅仅摄入一百多克就能要你命?

  任何一个有过一口气吃掉一整串香蕉经历的人都可以挺起腰杆回答:不可能。相反,人体每天对钾的需要量非常大,一个健康非孕期的成年人,每天需要钾约2000mg,甚至有人提出健康人每天应摄入4~6g钾[4],而人体内所含的钾总量大约有140~150g,这些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只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饮食健康:

  • 下一个饮食健康: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男人多吃香蕉有什么作用
    常吃香蕉具有哪些保健功效?
    空腹喝酸奶会伤胃吗 
    老年人冬季保暖多吃香菇海带
    剧烈运动后疲惫时吃香蕉解乏
    饮食 空腹不可吃甜食
    常吃香蕉有助防治12种常见病
    每天吃香蕉让你百病全消
    平时吃香蕉可治很多病
    饮食 空腹吃这些会得病
    为何越吃香蕉越便秘 
    空腹吃鱼肉会浪费蛋白质
    吃香蕉应注意的两大禁忌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