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T 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关节骨折

【关键词】  胫骨近关节干骺端骨折

胫骨近关节干骺端骨折,特别是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极为困难。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7年8月以来使用北京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的“T”形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此类骨折78 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 例,男62 例,女16 例;年龄18~62 岁,平均38 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2 例,煤矿砸伤36 例,棍棒击伤9 例,摔跌伤11 例。损伤类型:近膝关节胫骨上段骨折46 例,近踝关节胫骨下段骨折32 例。骨折距关节面最短2.5 cm,最长6 cm,平均4 cm。2 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均由近膝关节胫骨上段骨折造成。未发现合并血管损伤。其中开放性骨折42 例,手术均在4~8 h内进行。按Gustilo分类[1]:Ⅰ型19 例,Ⅱ型15 例,Ⅲ型8 例。

    1.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或腰麻。开放性骨折清创后采用原伤口或纵行延长,闭合性骨折作胫前纵形切口,显露胫骨干骺端骨折,直视下将骨折牵引复位,对有较大碎骨块或长斜形骨折的可用1~2枚螺钉有限内固定以维持骨干的连续性。选小腿内侧为进针点,近关节侧在距关节面1.5~2 cm处干骺端,平行关节面横行穿2枚固定针,勿钻透关节面,必要时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骨折另一侧为骨干侧,垂直骨干穿2枚固定针,安装外固定支架,充分复位后上紧外固定架各旋钮,使其呈“T”型或倒“T”型置于小腿内侧。骨折不稳定时可考虑取腓骨侧纵形切口,以钢板固定腓骨骨折。依据骨折情况分别行加压、中和、牵伸位固定。有骨缺损时可一期植骨。术后3~7 d可在床上行膝踝关节功能锻炼,6~8周可不负重下床活动。

    2  结    果

    本组78 例中71 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5个月。外固定架术后使用时间4~6.5个月,平均4.5个月。有6 例局部出现轻重不一感染,骨外露,经换药及局部皮瓣覆盖后治愈。有2 例发生骨不连接、骨折端吸收、萎缩,经二次植骨,继续外固定架固定后愈合。其余病例均骨性愈合。无关节僵硬、肢体短缩等,膝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接近正常。

    3  讨    论

    3.1  “T”形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近关节骨折特点  胫骨近关节骨折大多是一种直接暴力作用于骨折部位的严重创伤,常引起严重开放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临床处理很困难。20世纪70年代以前只能靠长期跟骨牵引或长期石膏固定,难以牢固固定,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易造成骨不连、骨畸形愈合,关节固定时间长,造成关节僵直、活动受限,皮肤软组织感染缺损,需行植皮、转移皮瓣及创面换药等治疗,搬动肢体时骨折端活动,不利于骨愈合和有效地控制感染[2]。20世纪80~90年代采取了诸如髓内针固定、各式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效果均不理想,特别是钢板内固定易致骨片广泛游离,加压钢板且有应力遮挡效应[3]。况且骨折临近关节面,骨折块小,髓内针、钢板等内植物很难放置其间,而骨折段粉碎较长需较长而坚强的钢板固定,局部损伤大,固定不牢固。近年常用的交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有很多优点,但要求骨折段距膝关节面的最短距离应大于6 cm,距踝关节面的最短距离应大于5 cm[4],而且靠近近端或远端的粉碎性骨折不能满意置入锁钉。

    自外固定架应用以来,几乎成为复杂开放粉碎性骨折的唯一可行办法。我们应用“T”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关节骨折78 例,取得满意效果。通过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T 形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关节骨折
    股骨下端 L 形截骨一次性和逐渐性相结
     T 型管的护理体会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