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别嘌呤醇治疗伴高尿酸血症的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高尿酸血症;别嘌呤醇;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常合并有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已作为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独立指标,且与心力衰竭存活率之间呈等级关系,可预测慢性心力衰竭的生存率[1]。Struthers等[2]的报告长期服用大剂量别嘌呤醇可将血清尿酸高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降至血清尿酸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水平,别嘌呤醇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本文旨在观察常规治疗基础 上加服别嘌呤醇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本院住院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3例,男33例,女30例,年龄42~74(平均58±6)岁。随机分为别嘌呤醇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及血清尿酸浓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慢性心力衰竭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制定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05修订版)标准:(1)扩张型心肌病或缺血性心脏病;(2)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以上;(3)左室射血分数(LVEF)<50%。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空腹血清尿酸浓度男≥420μmol/L,女≥360μmol/L。排除下列情况:(1)心瓣膜病、限制型或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2)引起血清尿酸升高的其他疾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或卒中,恶性肿瘤,心肌炎,血肌酐≥300μmol/L,严重肝病(ALT或AST≥3倍正常值上限)等;(3)痛风或已用别嘌呤醇治疗;(4)别嘌呤醇过敏史。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利尿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别嘌呤醇片100mg,po,tid,疗程共12周。

    1.4  观察指标: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1)心功能NYHA分级;(2)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3)血清尿酸浓度;(4)安全性指标: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不良反应。疗效判定:显效:心能改善2级;有效:心动能改善1级;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采用t与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左心室功能变化:见表1。治疗组治疗后LVEF明显升高,LVDd、LVDs明确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  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注:各组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 注:两组比较P<0.05

    2.3  血清尿酸浓度变化:见表3。治疗组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浓度变化 注:各组前后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凉山彝族血脂状况及其载脂蛋白AI基因启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