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正文  

第九届国际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会议简介

石一复

  第九届国际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会议, 于1998年11月7日至12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有25个国家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主席是以色列Hebrew大学医学院的Anteby教授。中国出席本届会议的代表有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黄令翠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石一复教授及北京协和医院向阳副教授。
  会议内容涉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流行病学、基础研究、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种类、分期与评分、影像学诊断、治疗以及生殖等方面内容。有关新进展、新发现主要有:(1)使用促排卵药后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可发生绒癌;(2)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化学治疗(化疗)后卵巢功能低下,可致不孕;(3)采用辅助生育技术如IVF-ET、冻存胚胎及卵巢组织等可防止重复葡萄胎和三倍体葡萄胎的发生等。现将会议内容简介如下。
  一、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流行病学
  葡萄胎在亚洲国家发生率较高。越南胡志明市TUDU医院报告了该院2年内收治葡萄胎707例。韩国Catholic大学医学院报告了1971~1995年,24个公立大学附属医院和13个私立教学医院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共7188例,其中葡萄胎 3831例,占52.3%;侵蚀性葡萄胎2163例,占30.1%;绒癌1177例,占16.4%;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27例,占0.4%。同期分娩838651例,葡萄胎发生比例,1971~1975年为40.2/1000次分娩,1991~1995年为2.3/1000次分娩。年龄大和孕次多的患者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比例明显减少,高危患者也减少,治愈率明显提高。日本大学Tama Naoayama医院报告了1991~1997年,该院葡萄胎发生比例为10/1000次分娩,其中15.2%发展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捷克斯洛伐克滋养细胞疾病中心报告了1993~1997年,该国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比例为1∶29 249次妊娠,1∶18 251次分娩,同期1 488例流产标本中,组织学和基因诊断发现,2.1%为完全性葡萄胎,3.4%为部分性葡萄胎。而乔治亚、波兰等国在报告中未详述各种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比例。东西方国家葡萄胎发生比例差异较大,韩国、日本在报告中都认为,本国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比例为西方国家的2倍余。
  二、基础研究
  有关基础医学研究内容不多,均为探索性。波兰Marcin Kowski大学医学院介绍了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的意义,结果发现,在葡萄胎刮宫组织中IL-6值较高,而刮宫后化疗患者血清中IL-6值较低,且随化疗疗程数增加IL-6值下降,故认为IL-6可作为观察预后的指标。以色列Tel-Aviv大学医学院报告,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发现p53基因突变,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p53野生型表达过度,认为p53基因突变可能比凋亡作用大。德国莱比锡病理研究所报告,C-erbB-2基因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表达过度,其中完全性葡萄胎表达率为48%,持续滋养细胞疾病表达率为77%,但C-erbB-2基因对早期诊断价值不大。英国Charing Cross医院报告,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核增殖抗原Ki-67,结果发现,在部分性葡萄胎绒毛圆柱中染色强,此类患者通常需化疗。其他有关染色体核型等研究同以往报道。会上还对CD44和尿酸素(HA)受体、人白细胞抗原G(HLA-G)、H19基因等内容作了报告。
  三、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特殊种类
  关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已于1983年进行了明确的分类。但本次会议对其中部分性葡萄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报告较上次会议增多。另外,还提出错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错觉绒癌综合征的问题。
  1.部分性葡萄胎:关于部分性葡萄胎发生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报告渐多,英国Suffield市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心在登记的患者中发现,部分性葡萄胎增多,由以往的30.0%上升到60.0%,主要与刮宫后有选择性的送标本作病理检查有关。部分性葡萄胎临床表现不如完全性葡萄胎典型;超声检查有助诊断;病理学检查可确诊,诊断依据为有水囊状绒毛,病变局限,可见一些滋养细胞增生,胎儿及胎儿附属物存在,绒毛基质存在,90.0%核型为三倍体;流式细胞仪检查有助鉴别。少数部分性葡萄胎还可发展为持续滋养细胞疾病,但转移较少,部分性葡萄胎对化疗敏感。美国Berkowitz和Goldstein教授报告,在1997年收集的3 724例部分性葡萄胎中,1.5%发展为持续滋养细胞肿瘤,0.2%有转移,转移部位为肺、神经系统等。
  2.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美国New England滋养细胞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第九届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大会纪要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